肛瘘产生的原因
肛瘘的形成原因多样,包括肛周脓肿(青壮年男性因雄激素水平高、肛腺分泌旺盛及不良生活方式更易发生肛周脓肿进而发展为肛瘘)、直肠肛门损伤(外伤、操作不当等致感染)、肛门裂反复感染(长期便秘或腹泻人群易发生肛裂进而引发)、会阴部手术(术后感染波及肛门直肠)、结核(结核菌侵犯肛管直肠)、克罗恩病(约1/3患者出现肛周病变)、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炎症致肛周组织感染);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关注肛周异常并谨慎用药,老年人要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护理,孕妇要调整饮食和运动、及时就医,患有基础疾病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病、注意肛周卫生和定期体检。
一、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瘘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肛门腺感染后形成脓肿,脓肿自行破溃或经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但由于原发感染源(肛腺)仍然存在,肠腔内容物还可从内口继续进入,导致脓腔不能完全愈合,进而形成迂曲的管道,即肛瘘。年龄上,青壮年男性由于雄激素水平较高,肛腺分泌旺盛,更易发生肛周脓肿进而发展为肛瘘。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增加肛周脓肿的发病几率,从而增加肛瘘的发生风险。有肛周脓肿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肛瘘的可能性较大。
二、直肠肛门损伤
外伤、吞咽骨头、金属等尖锐异物或进行肛门检查、治疗时操作不当等,均可导致肛管直肠损伤,细菌侵入伤口,引起肛周感染,最终形成肛瘘。儿童可能因误食尖锐异物导致直肠肛门损伤,成人在进行肛门镜检查等操作时若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出现损伤。有直肠肛门损伤病史的人群,发生肛瘘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三、肛门裂反复感染
肛门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这是由于肛裂创面长期不愈合,炎症向深部发展,波及肛门腺,引起肛周感染,逐渐形成肛瘘。长期便秘或腹泻的人群,容易发生肛裂,进而增加肛瘘的发生风险。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减退,便秘较为常见,更应注意预防肛裂和肛瘘。
四、会阴部手术
内痔注射误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肛瘘。接受过这些会阴部手术的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护理,预防感染,降低肛瘘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接受会阴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五、结核
结核菌可侵犯肛管直肠,引起结核性肛瘘,多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有结核病史的患者,要密切关注肛周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生活方式上,应注意加强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结核的复发和肛瘘的发生。
六、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约1/3的患者可出现肛周病变,如肛瘘、肛周脓肿等。患有克罗恩病的患者,由于肠道炎症的长期存在,肛周组织也容易受到影响,发生肛瘘的可能性较大。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肠道炎症,以减少肛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七、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可并发肛瘘。患者的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容易导致肛周组织感染,进而形成肛瘘。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的人群,要注意定期复查,及时治疗肠道炎症,预防肛瘘的发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抵抗力较弱。若出现误食尖锐异物、腹泻等情况,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肛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肠道功能和身体抵抗力较差。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接受会阴部手术或有肛周疾病时,要更加注意护理,预防感染。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发生变化,容易出现便秘等情况,增加肛周疾病的发生风险。孕妇应注意饮食调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运动,避免久坐。若出现肛周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4.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或存在肠道炎症,发生肛瘘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同时注意肛周卫生,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肛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