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是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以缓解气流受限、改善通气功能的药物,其通过与支气管平滑肌特定受体结合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促使平滑肌舒张,常见种类有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分短效SABA和长效LABA)、抗胆碱能药物(分短效SAMA和长效LAMA)、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COPD等伴有支气管痉挛的呼吸系统疾病;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者使用时各有注意事项,使用时需遵循医嘱,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注意不良反应,定期复查。
一、定义与作用机制
支气管扩张剂是一类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从而缓解气流受限、改善通气功能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特定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促使平滑肌舒张。比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与β?受体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抗胆碱能药物则是通过阻断乙酰胆碱与M受体的结合,抑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减少环鸟苷酸(cGMP)的生成,进而使支气管舒张。
二、常见种类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又分为短效和长效。短效β?受体激动剂(SABA)起效迅速,作用维持时间短,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常用于缓解急性发作症状。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作用维持时间长,可用于长期控制病情,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通常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2.抗胆碱能药物:同样有短效和长效之分。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如异丙托溴铵,能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如噻托溴铵,作用持久,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的长期治疗。
3.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的水解,使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从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不过其治疗窗较窄,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
三、适用情况
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伴有支气管痉挛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在支气管哮喘中,当患者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改善症状。对于COPD患者,规律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能有效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呼吸系统和肝脏、肾脏等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低龄儿童使用药物时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体位、湿化空气等。对于需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儿童,应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动过速、震颤等。
2.老年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时,剂量可能需要适当调整,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使用β?受体激动剂时需警惕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等。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孕期和哺乳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需要权衡利弊。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健康。一般来说,在医生的指导下,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如沙丁胺醇等,并且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谨慎评估。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支气管扩张剂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五、使用注意事项
1.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频率和使用方法等,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2.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不同的支气管扩张剂可能配有不同的吸入装置,如定量气雾剂(MDI)、干粉吸入器(DPI)等。患者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确保药物能有效到达肺部。使用后应及时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腔和咽部的残留,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3.注意不良反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心悸、手抖、口干、头晕等。如果出现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4.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病情的控制情况和药物的疗效,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