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皮肤鳞状细胞癌
预防和发现皮肤鳞状细胞癌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自我观察,留意皮肤变化,如出现边界不规则肿块、原有病变改变等,关注瘙痒、疼痛等症状,以及病变生长速度,尤其长期暴露部位。二是定期体检,成年人每年至少一次皮肤科医生全面检查,高危人群缩短检查间隔,还可借助皮肤镜辅助诊断,对可疑病变通过病理活检确诊。三是特殊人群注意,老年人因皮肤功能衰退、感觉减退且基础病多,应重视自我观察并告知完整病史;儿童青少年虽发病少,但有遗传性皮肤病者风险高,要做好防晒;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发病风险高,需定期检查、治疗基础病并保持皮肤清洁。
一、自我观察
1.注意皮肤变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早期常表现为皮肤的异常改变。若发现皮肤上出现新的、边界不规则的肿块,或是原有的痣、疣等皮肤病变发生形状、颜色、大小的改变,应提高警惕。如原本边界清晰的黑痣,逐渐变得边界模糊、形状不对称;或是皮肤表面粗糙,出现鳞屑、痂皮,且长时间不愈合,都可能是早期信号。长期暴露于阳光下的部位,如头颈部、手臂、手背等,更需重点关注。
2.关注皮肤症状:早期皮肤鳞状细胞癌可能伴有瘙痒、疼痛或触痛等症状。若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搔抓后症状不缓解甚至加重,或者皮肤局部有轻微疼痛、触痛,即使没有明显的皮损,也应及时就医排查。尤其是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留意这些细微变化。
3.留意皮肤生长速度:如果皮肤病变在短时间内,如几周至几个月内迅速增大,要高度怀疑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可能。不同年龄段人群皮肤新陈代谢速度不同,年轻人相对较快,老年人较慢,但总体来说,若皮肤肿物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正常皮肤组织更新速度,就需引起重视。
二、定期体检
1.皮肤科医生检查:定期前往皮肤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皮肤检查至关重要。医生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早期病变。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皮肤科体检,对于有皮肤癌家族史、长期紫外线暴露史(如农民、渔民、户外工作者等)、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受者、艾滋病患者等)的高危人群,检查频率应适当增加,可每半年甚至更短时间检查一次。在体检过程中,医生会仔细观察全身皮肤,包括头皮、指甲、口腔黏膜等部位。
2.皮肤镜检查:皮肤镜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工具,可放大观察皮肤表面及表皮真皮交界处的结构,有助于区分良恶性皮肤病变。对于临床上可疑的皮肤病变,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皮肤镜检查。皮肤镜检查能显示病变的颜色、血管模式、结构等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皮肤鳞状细胞癌在皮肤镜下可能呈现出不规则的血管形态、鳞屑等特征。
3.病理活检:若皮肤病变高度怀疑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切取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等,判断是否为癌细胞以及癌细胞的类型和分化程度。虽然病理活检是有创检查,但它对于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于任何可疑的皮肤病变,都不应因害怕活检而延误诊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功能衰退,皮肤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由于皮肤感觉减退,可能对皮肤的细微变化察觉不敏感。因此,老年人应更加重视自我观察,可定期请家人帮忙查看皮肤。同时,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能影响皮肤病变的愈合和诊断,就诊时应告知医生完整病史。若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需更密切关注皮肤变化。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皮肤鳞状细胞癌相对少见,但并非不存在。对于有遗传性皮肤病(如着色性干皮病等)的儿童,其患皮肤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家长应格外关注孩子的皮肤状况,定期带孩子进行皮肤科检查。此外,儿童皮肤娇嫩,应尽量避免过度暴晒,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儿童专用防晒霜、佩戴遮阳帽等,降低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包括器官移植受者、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这类人群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对癌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下降,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全面的皮肤检查,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维持免疫功能稳定。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因为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免疫抑制状态,增加皮肤癌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