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护理诊断
小儿支气管肺炎会引发多种护理问题及潜在并发症,护理时需针对性处理。气体交换受损因炎症致通气换气障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安排体位及吸氧;清理呼吸道无效因小儿咳嗽反射弱、痰液黏稠,可鼓励饮水、雾化吸入及必要时吸痰;体温过高由病原体感染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需密切监测体温、物理降温及保证水分摄入;营养失调是因机体消耗增加、摄入减少,应提供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及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潜在并发症方面,心力衰竭会因肺部淤血缺氧增加心脏负担,要密切观察并控制输液;中毒性脑病由病原体毒素致脑部病变,需观察神志等变化、避免刺激;脓胸、脓气胸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要观察症状体征并协助相关操作及术后护理。
一、气体交换受损
小儿支气管肺炎时,炎症会导致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影响气体交换。病原体感染使肺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气道狭窄,通气不畅,氧气不能充分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也受到阻碍。患儿会出现呼吸急促、费力,口唇、甲床发绀等表现。护理上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合理安排患儿体位,可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以利于呼吸;根据患儿缺氧程度给予适当的吸氧,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由于小儿咳嗽反射较弱,且支气管肺炎时痰液分泌增多、黏稠,不易咳出,导致清理呼吸道无效。年龄越小的患儿,这种情况越明显。婴幼儿可能不会主动咳痰,痰液容易在气道内积聚,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护理时要鼓励患儿多饮水,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通过雾化装置使药物变成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可采用吸痰器吸痰,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二、体温过高
支气管肺炎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病原体及其毒素会刺激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体温升高。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高热。体温过高会增加患儿的代谢率,加重心脏和呼吸负担。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发热的耐受性和反应有所不同,小婴儿可能表现为体温不升或低热,而较大儿童则可能出现高热。护理时要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超过38.5℃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鼓励患儿多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机体代谢率;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对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一般不建议使用药物降温,应以物理降温为主。
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小儿患支气管肺炎时,由于发热、呼吸加快等,机体消耗增加;同时,疾病会影响患儿的食欲,导致摄入减少,从而出现营养失调。年龄较小的患儿,其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的需求较高,营养缺乏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婴儿可能会出现拒奶、吐奶等情况,较大儿童则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护理上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羹、蔬菜泥、水果汁等;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儿,可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四、潜在并发症
1.心力衰竭:小儿支气管肺炎时,肺部淤血、缺氧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增加心脏负担。婴幼儿的心肌发育尚不完善,代偿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患儿会出现呼吸突然加快、心率增快、肝脏迅速增大、尿量减少等表现。护理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一旦发现心力衰竭的迹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进行抢救。
2.中毒性脑病:病原体毒素可引起脑部血管痉挛、脑组织水肿,导致中毒性脑病。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惊厥、昏迷等症状。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囟门等变化;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刺激患儿;对于惊厥的患儿,要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受伤,并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
3.脓胸、脓气胸: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容易引起脓胸、脓气胸。炎症使胸膜腔产生脓性渗出物,积聚形成脓胸;若伴有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则形成脓气胸。患儿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加剧等症状。护理上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胸腔穿刺抽脓或闭式引流等操作,并做好术后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