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应该怎么治疗
胃出血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补充血容量、止血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禁食与饮食调整并监测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可通过输血和输液实现,输血时要考虑患者心脏情况,输液需根据年龄等调整速度;止血措施有药物治疗(如抑酸药、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血管活性药物)、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治疗方式对不同状况患者有相应的注意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在治疗时分别要考虑基础疾病、药物剂量、胎儿安全、生活方式调整等问题。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不必要的搬动,以减少身体的耗氧量,降低心脏负担,利于止血。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注意休息姿势的舒适性,防止长时间卧床引发压疮等并发症。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尤其是意识不清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呼吸道情况。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此时应严格戒烟,避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3.禁食与饮食调整:急性大量出血时需禁食,待出血停止后,可逐渐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选择流食和半流食时,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血糖波动。
4.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观察呕血与黑便情况,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二、补充血容量
1.输血:当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收缩压低于9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应立即输血。但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输血速度要严格控制,避免因血容量突然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2.输液:可选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血浆代用品等进行静脉滴注,以补充血容量。在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心肺功能等情况调整输液速度,老年人和儿童的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三、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等,可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有利于止血。孕妇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谨慎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权衡利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
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可收缩血管,达到止血目的。但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滴速,避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
2.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注射药物、热凝止血、机械止血等方法。对于病情较轻、能够耐受内镜检查的患者,内镜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手段。但对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评估内镜治疗的风险。
3.介入治疗:当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介入治疗,如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但该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创伤性,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4.手术治疗:对于经积极内科治疗仍出血不止、出血速度快、短时间内出现休克或存在胃肿瘤等病变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病变部位等综合决定。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胃出血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损害的药物。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治疗时要更加谨慎。用药要严格掌握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在补充血容量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精确计算输液量和输血量。对于因误服药物或异物导致胃出血的儿童,要及时清除胃内残留物质。
3.孕妇:孕妇在治疗胃出血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避免进行有辐射的检查和治疗。在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孕妇和胎儿的风险,必要时需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
4.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长期饮酒、吸烟的患者,在治疗胃出血期间要严格戒酒戒烟,避免刺激胃黏膜,影响止血和康复。同时,要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