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手术的护理
直肠息肉手术的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指导四个阶段。术前护理有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信息并个性化疏导;肠道准备,术前12天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术前一晚口服泻药,特殊人群方案需调整;完善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与手术耐受性,控制基础疾病。术中护理包括协助患者摆合适体位并观察舒适度,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配合医生操作并观察患者反应。术后护理要观察病情,卧床休息68小时并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禁食24小时后逐渐恢复饮食,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原则;伤口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处理渗血等情况;活动指导,早期避免剧烈活动,23天后适当下床;疼痛护理,根据疼痛程度采取不同缓解措施。出院指导涵盖饮食规律,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休息,适当锻炼;定期复查结肠镜;针对老年、儿童、有家族性息肉病等特殊人群给出注意事项。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直肠息肉手术患者可能因对手术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医护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成功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信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例如,可通过成功案例让患者增强信心。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特点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对于老年患者,要耐心解释,语速放慢;对于年轻患者,可采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交流。
2.肠道准备:手术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减少术中感染风险。一般术前12天开始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术前一天晚上遵医嘱口服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以排空肠道。特殊人群如患有肠道疾病或年老体弱患者,肠道准备方案需适当调整,避免过度腹泻导致脱水等情况。
3.完善检查:全面的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状况,评估手术耐受性。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结肠镜等检查。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控制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二、术中护理
1.体位护理:根据手术方式协助患者摆放合适体位,一般多采用左侧卧位。术中密切观察患者体位是否舒适,防止因体位不当影响手术操作或导致患者不适。
2.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
3.配合医生操作:护士要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准确传递手术器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疼痛加剧、出血等情况。
三、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便血等情况。一般术后需卧床休息68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每30分钟至1小时一次,直至平稳。若患者出现腹痛剧烈、便血增多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4小时左右,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渐进食流食、半流食,如米汤、面条等,再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应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儿童患者,饮食要根据年龄调整,如婴幼儿可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
3.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若有少量渗血,可通过压迫止血;若出血较多,需及时处理。对于采用内镜下切除的患者,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穿孔等并发症。
4.活动指导:术后早期应避免剧烈活动,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一般术后23天可适当下床活动,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老年患者活动时需有人陪同,防止跌倒。
5.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疼痛原因和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轻度疼痛,可通过心理安慰、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童患者尽量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如安抚、讲故事等。
四、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出院后继续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3.定期复查: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一般术后36个月复查结肠镜,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新生息肉。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同时继续控制基础疾病。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有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其亲属也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