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外阴炎
外阴炎的判断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症状表现上,常见外阴瘙痒,程度不一,重者影响生活与睡眠;有外阴疼痛,排尿、性交或活动时加剧;外阴红肿,范围不定;分泌物异常,量、色、质地及气味改变。自我检查可观察外阴外观有无破损、皮疹等,触诊有无硬结、压痛。还可借助pH值检测、白带常规检查辅助判断。特殊人群中,孕期女性若有症状不可自行用药,应告知医生怀孕情况;绝经后女性需与外阴恶性病变鉴别,治疗时告知病史及用药,可能需雌激素替代治疗但要严格评估;幼女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家长留意其行为,选择专业医生检查治疗,做好外阴清洁。
一、症状表现判断
1.外阴瘙痒:这是外阴炎常见症状。女性可留意自身是否常感觉外阴有难以忍受的痒感,该痒感可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瘙痒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只是偶尔搔抓,重者可能因瘙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睡眠,反复搔抓还可能导致外阴皮肤破损。如一项针对外阴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超过80%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症状。
2.外阴疼痛:患者可能感到外阴有灼痛、刺痛或胀痛感。尤其在排尿、性交或活动时,疼痛可能加剧。例如,尿液刺激炎症部位会引发疼痛,部分患者在行走或坐下时,因摩擦也会使疼痛明显,这可能影响其日常行动,改变坐姿或行走姿势以减轻疼痛。
3.外阴红肿:观察外阴部位,可见皮肤发红、肿胀。红肿范围可能局限于某一区域,也可能累及整个外阴。炎症初期,红肿可能较轻微,随病情发展会逐渐加重。例如一些因过敏引发的外阴炎,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明显的外阴红肿。
4.异常分泌物:正常情况下,外阴分泌物量少且无异味、颜色正常。若患有外阴炎,分泌物可能增多,颜色可变为黄色、绿色等异常颜色,质地也可能变得稀薄、浓稠或呈豆腐渣样等,同时伴有异味,如腥臭味、恶臭味等。
二、自我检查判断
1.观察外阴外观:在光线充足且私密的环境下,可借助镜子观察外阴。查看外阴皮肤有无破损、皲裂、皮疹、溃疡等情况。例如外阴湿疹引起的外阴炎,会有密集的小丘疹;而外阴疱疹导致的外阴炎,可见水疱样皮损。同时观察外阴毛发分布是否正常,有无局部脱毛现象。
2.触诊:洗净双手后,轻柔触摸外阴。感受是否有硬结、肿物,触摸时注意有无压痛。若摸到异常肿块,无论大小,都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判断其性质。
三、借助辅助手段判断
1.pH值检测:正常外阴阴道的pH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3.84.5)。当患有外阴炎时,pH值可能会发生改变。可购买专业的pH值检测试纸,按照说明书操作,采集外阴分泌物进行检测。若pH值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外阴炎,但该检测结果仅作参考,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2.白带常规检查:白带中包含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可反映阴道及外阴的健康状况。通过白带常规检查,可了解白带中白细胞、清洁度、霉菌、滴虫等指标。若白细胞增多、清洁度差,或发现霉菌、滴虫等病原体,结合外阴症状,有助于诊断外阴炎。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期女性:孕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局部环境改变,更易患外阴炎。若孕期女性出现上述外阴炎症状,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因为孕期用药需谨慎,一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造成致畸等不良影响。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外阴炎。若出现症状,要注意与外阴恶性病变相鉴别。由于绝经后女性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外阴炎时,需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及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缺乏,在治疗外阴炎时,可能需要考虑雌激素替代治疗,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幼女:幼女外阴发育不完善,雌激素水平低,外阴局部抵抗力差,且卫生习惯可能不佳,易患外阴炎。家长若发现幼女出现外阴瘙痒、哭闹不安、搔抓外阴、外阴红肿等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就医。由于幼女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格外留意孩子的行为表现。在检查和治疗时,要选择正规医院儿科或妇产科的小儿妇科专业医生,避免因操作不当对幼女造成伤害。同时,要注意保持幼女外阴清洁,勤换尿布或内裤,避免穿开裆裤,减少局部感染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