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出血多该怎么办
内痔出血的处理方式包括一般处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同时针对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一般处理需调整生活方式,如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规律排便、适当运动,改善肛门局部卫生,保持清洁、避免刺激;保守治疗有药物治疗(外用痔疮膏、栓和口服凉血止血药)和温水坐浴;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内痔脱出不能回纳等情况,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传统痔切除术等方式,老年人手术要全面评估身体机能、加强术后护理,孕妇尽量保守治疗,必要时选孕中期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培养良好习惯、选合适药物,孕妇优先保守治疗,老年人综合考虑基础病和药物相互作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监测凝血指标、必要时会诊,肝肾功能不全者谨慎用药。
一、一般处理
1.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和全谷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内痔出血。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在选择水果时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可选择一些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
规律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减少排便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防止久坐马桶导致腹压增加,加重内痔出血。
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站,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内痔症状。孕妇在运动时要选择适合孕期的运动方式,如孕妇瑜伽、慢走等,且运动强度要适中。
2.改善肛门局部卫生
保持肛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尤其是在排便后,避免粪便残留刺激内痔,引起出血加重。清洗时要注意水温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刺激肛门。
避免局部刺激:避免使用粗糙的卫生纸擦拭肛门,可选择柔软、无刺激的湿纸巾或卫生纸,减少对内痔的摩擦。
二、保守治疗
1.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可使用痔疮膏、痔疮栓等,这些药物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对于哺乳期女性,在使用药物前要咨询医生,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口服药物:如一些具有凉血止血、消肿化瘀作用的药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但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时要谨慎,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
2.坐浴
温水坐浴:每天进行12次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4045℃,每次坐浴1520分钟。温水坐浴可以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内痔出血和疼痛症状。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坐浴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经保守治疗无效,内痔出血仍然频繁且量大,导致贫血等并发症。
内痔脱出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立即脱出。
2.手术方式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适用于较严重的内痔,手术通过切除痔上黏膜,使脱垂的内痔向上悬吊固定,减少出血。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费用相对较高。
传统痔切除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内痔,通过直接切除内痔组织达到治疗目的。手术效果确切,但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疼痛较明显。
3.特殊人群手术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手术耐受性相对较低,术前需要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孕妇: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手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尽量采取保守治疗。如果必须手术,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通常在孕中期相对安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刺激子宫。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
儿童内痔出血相对较少见,如果出现内痔出血,多与不良的排便习惯有关。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使用成人的药物,如需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和剂型。
2.孕妇
孕期由于腹压增加,容易加重内痔症状。孕妇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孕期运动。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保守治疗。
3.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内痔出血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4.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
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内痔出血可能更难控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必要时请血液科医生会诊,调整治疗方案。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