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疾病如何区分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慢阻肺是具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疾病,可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区分二者可从症状特点(哮喘发作性、缓解后如常人,慢阻肺慢性进行性加重)、发病年龄与性别(哮喘多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慢阻肺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史(哮喘常有过敏史,慢阻肺多有吸烟等危险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哮喘可逆,慢阻肺多不可逆)、影像学检查(哮喘发作期肺过度充气,慢阻肺有肺部纹理及肺气肿表现)入手。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吸烟者需注意不同事项,准确区分两种疾病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临床要综合评估诊断,为特殊人群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进展。
一、疾病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
二、区分方法
1.症状特点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通常具有发作性,症状突发突止,发作时喘息、气急较为明显,缓解后可如常人。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在接触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情况下容易诱发。而慢阻肺的症状多为慢性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一般晨间咳嗽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部分患者伴有气短或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活动后更为明显。在疾病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喘息和胸闷。
2.发病年龄与性别
支气管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多数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且在儿童患者中,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而慢阻肺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在40岁以上发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吸烟率较高有关。
3.病史
支气管哮喘患者常有过敏史,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家族中也可能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遗传倾向。而慢阻肺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史、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暴露史。
4.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表现为可逆性气流受限,即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而慢阻肺患者的气流受限多为不可逆性,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率<12%。此外,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哮喘患者中多为阳性,而在慢阻肺患者中一般为阴性。
5.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可能显示肺过度充气,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而慢阻肺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纹理增粗、紊乱,肺气肿表现,如肺野透亮度增加、肺大疱形成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支气管哮喘较为常见,若儿童出现反复喘息、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用药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儿科医生的建议,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体质等。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做好日常护理。
2.老年人
老年人患支气管哮喘或慢阻肺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老年人的肺功能储备较差,病情容易加重,应加强日常的呼吸锻炼和营养支持。
3.孕妇
孕妇患支气管哮喘或慢阻肺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既要控制疾病症状,又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定期进行产检和肺功能监测。
4.吸烟者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吸烟的患者,无论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还是慢阻肺,都应立即戒烟。戒烟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吸烟也可能加重哮喘症状,增加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四、总结
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在症状、发病年龄、病史、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区分这两种疾病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对于特殊人群,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