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原因是什么
导致胃出血的多种原因、特殊人群情况及温馨提示,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癌,食管疾病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炎,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应激状态等都可能引发胃出血;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和长期服药人群,老年人身体机能差恢复慢,儿童胃黏膜娇嫩,孕妇孕期身体变化大,长期服药人群受药物影响大,针对不同特殊人群给出了相应保健和预防建议。
一、胃部疾病
1.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溃疡。当溃疡侵蚀到胃壁的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规律的饮食习惯、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都可能导致胃溃疡的发生。男性由于生活中可能有更多的应酬、饮酒等情况,相对女性来说患胃溃疡导致胃出血的几率可能更高。老年人的胃黏膜修复能力较弱,患胃溃疡后更容易出现胃出血的并发症。
2.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通常由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胃黏膜会出现急性炎症、糜烂,严重时可导致出血。例如大量饮酒后,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发胃出血。慢性胃炎长期不愈,胃黏膜反复受损,也可能逐渐发展为胃出血。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容易患上胃炎,增加胃出血的风险。
3.胃癌:胃癌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恶性肿瘤。肿瘤组织生长迅速,容易侵犯周围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中老年人是胃癌的高发人群,患胃癌后胃出血的情况较为常见。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患胃癌导致胃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食管疾病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多见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曲张的静脉破裂时,会引发大量的胃出血,病情通常较为凶险。男性患肝硬化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胃出血的情况在男性中更为多见。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几率明显增加。
2.食管炎:食管黏膜受到胃酸反流、感染等因素的刺激,发生炎症。严重的食管炎可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进而引起出血。肥胖人群由于腹压较高,容易出现胃酸反流,引发食管炎,增加胃出血的可能。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也可能刺激食管黏膜,诱发食管炎导致胃出血。
三、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异常。即使胃黏膜只有轻微的损伤,也可能因为凝血障碍而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儿童患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发生胃出血时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因为儿童的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弱。
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压力增加,血管弹性降低。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胃黏膜的血管可能破裂出血。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同时由于血管的老化,更容易出现胃出血的并发症。此外,服用抗凝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会增加胃出血的风险。
3.应激状态:严重创伤、大手术、重症感染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反应中,会导致胃黏膜的血液循环障碍,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发应激性溃疡,从而导致胃出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在经历严重应激事件时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老年人和儿童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弱,发生应激性胃出血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胃黏膜修复能力差,患胃出血后恢复较慢。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硬、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遵医嘱用药,定期体检。
2.儿童:儿童的胃黏膜较为娇嫩,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孩子暴饮暴食、食用过多零食。如果孩子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预防胃出血的发生。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较大,胃肠道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压迫胃部,增加胃酸反流的几率。孕妇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自行用药。
4.长期服用药物人群: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凝药等药物的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