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是什么意思
子宫肥大症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增厚并伴有子宫出血的疾病。病因包括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卵巢功能障碍、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及盆腔瘀血等。症状有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腰骶部疼痛及会阴部坠胀感。诊断依靠妇科检查、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治疗方式有药物、手术、物理治疗。年轻未育女性优先保守治疗,孕期女性需密切监测,绝经后女性若子宫肥大应警惕病变,都要遵循相应注意事项。
一、子宫肥大的定义
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等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肥大,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
二、子宫肥大的病因
1.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如慢性盆腔炎,会使子宫肌层内的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可达正常子宫2至3倍大小,主要发生于经产妇人群。长期炎症刺激,会让子宫肌层内的结缔组织增生,使子宫逐渐肥大。
2.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较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多见于育龄女性,因卵巢功能异常,分泌的雌激素水平不稳定或持续处于较高状态,长期作用于子宫,导致子宫肌层增生。
3.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这与多次妊娠分娩后,子宫肌纤维在恢复过程中出现异常增生有关。
4.其他因素:盆腔瘀血,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导致子宫肥大。另外,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等也可造成子宫肥大。
三、子宫肥大的症状
1.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这是子宫肥大常见症状,月经量可比正常增多1至2倍,月经持续天数可能延长,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长期经量过多,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多见于育龄女性,尤其是经产妇,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2.白带增多:患者白带可能出现量增多情况,若伴有急性炎症,白带呈脓性,且可能伴有下腹坠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若为慢性炎症,白带可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白带异常可能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增加感染风险。
3.腰骶部疼痛及会阴部坠胀感:常在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尤其在劳累后症状明显。这种不适会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休息,降低生活质量。
四、子宫肥大的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直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质地等。子宫呈均匀性增大,一般为正常子宫的2至3倍,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同时可了解阴道、宫颈等部位有无炎症等其他病变。
2.B超检查:能清晰显示子宫形态、大小、肌层厚度及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明确子宫肥大诊断,并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其他子宫疾病相鉴别。B超检查无创、便捷,是诊断子宫肥大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3.诊断性刮宫:对于年龄较大、经量过多且药物治疗无效者,诊断性刮宫不仅可明确子宫内膜有无病变,还可起到止血作用。刮取的子宫内膜组织需送病理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等情况。
五、子宫肥大的治疗
1.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子宫肥大且症状较轻患者。常用药物有宫缩剂、止血药物等,可减少月经量,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医嘱用药。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子宫肥大严重、月经过多致贫血且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但手术创伤较大,需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3.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电熨等方法,适用于宫颈肥大伴有糜烂等病变患者,通过破坏病变组织,使其修复、愈合,达到治疗目的。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轻未生育女性: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减少感染风险,预防子宫肥大发生。若已患病,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优先选择保守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孕期女性:孕期若发现子宫肥大,需密切监测子宫大小、胎儿发育情况及有无阴道出血等症状。因孕期子宫增大,可能会掩盖子宫肥大症状,所以产检时需仔细评估。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子宫会逐渐萎缩,若发现子宫肥大,应警惕子宫病变,如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等。需进一步详细检查,如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明确病因,及时治疗。绝经后女性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