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原因
胎盘早剥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孕妇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全身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外伤、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羊膜腔穿刺)、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破膜后)、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长时间仰卧位、妊娠合并盆腔肿物)以及其他因素(吸烟、滥用可卡因、有血栓形成倾向、既往有胎盘早剥病史)。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和有慢性疾病的孕妇需加强管理,孕妇在孕期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安全,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一、孕妇血管病变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是胎盘早剥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升高会导致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孕妇年龄越大、高血压病情越严重,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越高。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性增加。
2.慢性肾脏疾病: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孕妇,肾脏功能受损,体内代谢紊乱,可能会引起血管病变,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尤其是伴有肾性高血压的孕妇,风险更为显著。
3.全身血管病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全身血管,导致血管壁损伤和功能异常,使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上升。这类疾病在育龄女性中相对常见,患病孕妇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和胎儿情况。
二、机械性因素
1.外伤:孕妇腹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时,外力直接作用于腹部,可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例如,车祸、摔倒等情况都可能引发胎盘早剥。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和危险行为。
2.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时,脐带过短会牵拉胎盘,使胎盘从子宫壁剥离。相对过短是指脐带长度正常,但由于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如胎位异常等,也会使脐带处于过度牵拉状态,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
3.羊膜腔穿刺:如果在羊膜腔穿刺过程中误穿胎盘,可能会引起局部出血,进而导致底蜕膜血肿形成,引发胎盘早剥。因此,进行羊膜腔穿刺等操作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
三、宫腔内压力骤减
1.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双胎妊娠时,第一个胎儿娩出后,宫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子宫迅速收缩,而第二个胎儿尚未及时娩出,胎盘附着面也随之缩小,容易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
2.羊水过多破膜后:羊水过多时,子宫张力较大。当胎膜破裂,羊水快速流出,宫腔内压力急剧下降,子宫骤然收缩,可使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引起胎盘早剥。孕妇如果被诊断为羊水过多,需要密切观察,在破膜时应注意控制羊水流出速度。
四、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1.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子宫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引起部分或全部胎盘早剥。孕妇在孕期应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建议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2.妊娠合并盆腔肿物:盆腔肿物可能会压迫子宫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导致子宫静脉压升高,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对于合并盆腔肿物的孕妇,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其他因素
1.吸烟:孕妇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孕妇应严格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
2.滥用可卡因: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孕妇滥用可卡因会导致血管痉挛,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孕妇必须远离毒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某些遗传或获得性因素导致孕妇体内凝血功能异常,有血栓形成倾向,可能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的孕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
4.既往有胎盘早剥病史: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明显增加。这类孕妇在孕期需要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胎盘和胎儿情况。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发生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更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定期进行产检。有慢性疾病的孕妇,如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在孕前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孕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管理。孕妇在孕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不良行为。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腹部受到外伤。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