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的儿童及成人腹部疾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回肠及结直肠区急性炎症,通常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其症状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高发人群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诊断依靠体格、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上,症状轻的采取保守治疗,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合并细菌感染用抗生素,严重时可能需手术。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定义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腹部疾病,也可发生于成人。它主要是指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肠及结直肠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当身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肠道周围的肠系膜淋巴结会出现炎症反应。
二、症状表现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以脐周或右下腹为主,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疼痛可间歇性发作。
2.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高可低,部分患者体温可达38℃39℃甚至更高。发热情况与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及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3.恶心、呕吐:炎症刺激胃肠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4.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也有患者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三、高发人群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更为常见。而且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交叉感染的机会较多。
2.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以及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的人群,他们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患者腹部,了解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情况,初步判断病情。一般在脐周或右下腹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有压痛。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类型。此外,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也可能升高。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及内部回声等情况,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检查在诊断不明确或病情较为复杂时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
五、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要多喝水,以补充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可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发热、腹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极少数情况下,当病情严重,如出现化脓性淋巴结炎、肠梗阻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用药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腹痛、精神状态等。在饮食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消化能力合理调整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教导孩子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饮食上要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
3.孕妇:孕妇患病后治疗较为特殊,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定期进行产检。孕妇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上要保证营养丰富,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
七、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避免接触感染源。
3.预防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佩戴口罩。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提高身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