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2岁以内儿童最常见肺炎,由病原体感染、免疫损伤等因素所致。其症状包括一般症状(如发热情况不一)、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气促等)及其他系统症状(累及循环、神经、消化系统)。诊断方法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和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保持空气流通等)、抗感染治疗(依病原体选药)、对症治疗(降温、止咳等)及其他治疗(呼吸衰竭时的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注意不同事项。预防措施有加强锻炼、注意卫生、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和按时接种疫苗。
一、支气管肺炎的定义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它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以及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因素所致。
二、支气管肺炎的症状表现
1.一般症状:起病急骤或迟缓,多数发病前先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情况不一,多为不规则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
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可见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3.其他系统症状:若病情严重,可累及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循环系统可出现心肌炎、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出现烦躁、嗜睡、惊厥、昏迷等;消化系统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的发病情况、症状表现、既往病史、接触史等,对于判断病因和病情有重要意义。
2.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诊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结合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类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有助于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血培养、病毒抗原检测等,可明确病原体。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模糊,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病情复杂的患儿有重要价值。
四、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重症患儿进食困难者,可给予肠道外营养。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3.对症治疗: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咳痰严重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喘憋严重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
4.其他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出现呼吸衰竭的患儿,可给予氧疗、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快。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差,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患支气管肺炎后,病情往往较重,恢复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孕妇:孕妇患支气管肺炎后,用药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胎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妇产科医生沟通。
4.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且病情容易反复。在治疗过程中,除了积极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要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
六、支气管肺炎的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4.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
5.按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