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会传染吗
胃病部分会传染,部分不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病具传染性,传播途径有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可引发多种胃部疾病;由饮食、药物、自身免疫、精神等因素引起的胃病不具传染性。特殊人群中,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是Hp易感人群,应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孕妇患胃病用药需谨慎,要少食多餐、选易消化食物;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治疗需考虑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饮食宜软烂温热;有基础疾病患者患胃病会增加治疗难度,治疗时要告知医生病情及用药情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一、胃病是否会传染
部分胃病会传染,部分则不会,主要取决于导致胃病的病因:
1.会传染的胃病: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感染引起的胃病具有传染性。Hp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全球指南表明,约50%的世界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
传播途径:
口口传播:这是Hp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如家庭成员间共用餐具、水杯,接吻等行为都可能导致Hp的传播。在一些地区的传统饮食文化中,长辈给孩子喂食时,先咀嚼食物再喂给孩子,这种方式极易造成Hp的传播。
粪口传播:Hp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被感染。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水源易受到粪便污染,从而增加了人群感染Hp的风险。感染Hp后,可能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长期感染还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的发生密切相关。
2.不会传染的胃病:由其他因素引起的胃病通常不具有传染性。
饮食因素: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暴饮暴食,或偏好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病,像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这类胃病主要因个人饮食习惯导致,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例如,一个人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炎,这种胃炎不会传染给他人。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等,长期或不当使用会损害胃黏膜,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病变。这些药物性胃病是药物对个体胃黏膜的不良作用,不存在传染性。比如,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但不会传染给其他人。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胃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胃壁细胞,导致内因子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进而引发的胃病。这是个体自身免疫系统紊乱造成的,不具有传染性。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干扰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功能紊乱疾病,此类胃病也不会传染。例如,工作压力大的人群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但不会将疾病传染给周围人。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是Hp感染的易感人群。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避免给孩子使用成人餐具,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防止孩子感染Hp。若孩子出现反复腹痛、恶心、呕吐等疑似胃病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因为儿童用药与成人有很大差异,不当用药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损害。
2.孕妇:孕妇患胃病时,用药需格外谨慎。一方面,许多治疗胃病的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有潜在风险,如铋剂等。另一方面,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本来就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若同时患有胃病,症状可能会加重。孕妇应保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部负担。若症状严重,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用药。
3.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就有所衰退,患胃病的几率相对较高。若老年人感染Hp,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部分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正在服用多种药物,在选择治疗胃病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老年人饮食宜软烂、温热,避免食用过硬、过冷的食物,同时要保持适当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胃病后可能会使原有病情加重,治疗难度也会增加。例如,糖尿病患者患胃病后,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心脏病患者若因胃病出现疼痛症状,可能诱发心脏病发作。这类人群在治疗胃病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