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哮喘怎么治
儿童过敏性哮喘治疗旨在控制症状、预防发作、减少损害与不良反应、保障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和缓解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等)、特异性免疫治疗、非药物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健康生活方式);治疗方案依年龄(低龄儿童谨慎用药、年长儿童按需选药)和病情严重程度(从轻度间歇到重度持续有不同用药方案)制定;特殊人群需注意年龄(低龄关注生长、青春期关注心理)、性别(青春期女孩月经周期影响)、生活方式(运动前用药、避免过敏食物)、病史(治疗基础疾病、避免过敏药物)因素;治疗中要定期评估控制水平并调整方案,教育儿童和家长,记录哮喘日记。
一、治疗目标
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未来发作风险,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控制药物:这类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主要用于抑制气道炎症,维持哮喘的临床控制。常见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受体激动剂(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缓释茶碱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药物,可有效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缓解药物:用于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症状。常用药物有短效β?受体激动剂、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短效β?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能迅速舒张气道平滑肌,起效快。
2.特异性免疫治疗
对于明确变应原的过敏性哮喘儿童,可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分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方式。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剂量,使机体对该变应原产生免疫耐受,减轻哮喘症状。但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5年。
3.非药物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儿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避免养宠物等。
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游泳、散步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在寒冷、干燥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治疗方案的制定
1.根据年龄制定
低龄儿童(<6岁):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选择和剂量需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过敏原和改善生活环境。药物治疗时,尽量选择吸入装置便于操作、安全性高的药物。
年长儿童(≥6岁):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配合吸入装置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
轻度间歇哮喘:按需使用缓解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
轻度持续哮喘:每天使用控制药物,如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中度持续哮喘:增加控制药物的剂量或联合使用其他控制药物,如白三烯调节剂或长效β?受体激动剂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重度持续哮喘:可能需要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控制药物,甚至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低龄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确保正确使用吸入装置。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
青春期儿童:可能会因为学业压力、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哮喘的控制。家长和医生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加强沟通,确保其规律用药和避免接触过敏原。
2.性别因素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性别差异对儿童过敏性哮喘治疗的影响,但在青春期,女孩可能会受到月经周期的影响,哮喘症状可能在月经前后加重。此时需要加强症状监测,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因素
对于有运动习惯的儿童,运动前可预防性使用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以减少运动诱发的哮喘发作。同时,要注意运动环境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奶等。
4.病史因素
如果儿童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要同时进行治疗,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加重哮喘症状。
有药物过敏史的儿童,在选择药物时要避免使用相关过敏药物,并告知医生过敏情况。
五、治疗监测和随访
1.定期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包括症状发作频率、肺功能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2.教育儿童和家长正确认识哮喘,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方法。
3.记录哮喘日记,包括症状、用药情况、接触过敏原等信息,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