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荨麻疹是什么病
寒冷性荨麻疹是物理性荨麻疹常见类型,因皮肤暴露寒冷环境致局部瘙痒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发病机制与冷刺激使皮肤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炎症介质有关。其症状有典型的接触寒冷后局部瘙痒水肿风团,部分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发病原因分遗传和获得性因素;诊断靠病史采集和冷激发试验;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避免寒冷刺激、规律作息等)、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脱敏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过敏体质者各有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有加强锻炼、注意保暖、调整饮食、规律生活。
一、寒冷性荨麻疹的定义
寒冷性荨麻疹是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于皮肤暴露于寒冷环境后,局部出现瘙痒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冷刺激导致皮肤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有关。
二、寒冷性荨麻疹的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患者在接触冷风、冷水、冷物或处于寒冷环境后,数分钟内暴露或接触部位会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风团大小不一,颜色可为淡红色或苍白色,边界清晰,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在保暖后数小时内症状可自行消退。
2.其他症状:部分患者除了皮肤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相对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三、寒冷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有少数患者的寒冷性荨麻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这类患者通常在幼儿期就开始发病,且症状较为持久。
2.获得性因素:大多数患者为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药物、食物、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此外,精神紧张、疲劳、外伤等也可能诱发本病。
四、寒冷性荨麻疹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包括寒冷暴露后出现症状的时间、部位、持续时间、缓解因素等,以及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2.冷激发试验:这是诊断寒冷性荨麻疹的重要方法。医生会用冰块或冷的物体贴敷在患者的皮肤上,数分钟后观察贴敷部位是否出现风团和瘙痒,如果出现典型症状,则可诊断为寒冷性荨麻疹。
五、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尽量避免接触寒冷刺激是预防和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关键。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应注意保暖,佩戴手套、帽子、围巾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同时,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增强机体免疫力。
2.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选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减轻瘙痒和风团症状。对于症状较重、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3.脱敏治疗:对于病情顽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对寒冷刺激的耐受性,来减轻症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家长在寒冷天气要注意给孩子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孩子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如果孩子出现寒冷性荨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弱,且可能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用药需要谨慎。如果孕妇出现寒冷性荨麻疹症状,应首先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如保暖、避免接触寒冷刺激等。如果症状严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4.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除了要注意避免寒冷刺激外,还应尽量避免接触其他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七、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2.注意保暖:在寒冷天气要及时增添衣物,佩戴手套、帽子、围巾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
3.调整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