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胃痛怎么回事
拉肚子胃痛可能由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致肠道或胃肠功能紊乱)、饮食因素(食物中毒、暴饮暴食、进食刺激性食物)、胃肠道疾病(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及其他因素(腹部着凉、精神因素)引起,应对时需一般处理(休息、调整饮食补水),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查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可能的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感染肠道,可引起急性肠炎,导致拉肚子、胃痛。细菌在肠道内繁殖,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同时炎症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导致胃痛。例如,有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感染后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2.病毒感染: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也较为常见。病毒侵犯胃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会导致腹泻、呕吐、发热等,同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痛;诺如病毒感染则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也常伴有胃痛。
(二)饮食因素
1.食物中毒:食用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食用了有毒的蘑菇、变质的海鲜等。例如,食用变质的鱼、虾后,其中的组胺等毒素可引起胃肠道的急性炎症反应,出现拉肚子、胃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可引起胃胀、胃痛,随后可能出现腹泻,将未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
3.进食刺激性食物:过多食用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比如,大量食用辣椒后,辣椒素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同时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
(三)胃肠道疾病
1.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多由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患者会出现胃痛、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症状;慢性胃炎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导致,病情迁延,也可出现间断性的胃痛、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表现。
2.肠炎:除了感染因素引起的肠炎外,自身免疫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等也可导致拉肚子、胃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存在慢性炎症,会出现腹泻、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腹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等。
3.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症状是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痛,但也有部分患者会伴有腹泻。胃溃疡的疼痛多在进食后不久出现,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往往在空腹时明显,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同时可伴有拉肚子,可能与溃疡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四)其他因素
1.腹部着凉: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可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导致胃痛,同时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出现拉肚子。尤其是儿童,由于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腹部着凉更容易引发此类症状。
2.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可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拉肚子、胃痛等症状。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容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胃痛、腹胀、腹泻等。
二、应对建议
(一)一般处理
1.休息:出现拉肚子、胃痛时,应适当休息,减少活动量,让胃肠道得到一定的放松,有利于恢复。
2.调整饮食:短期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因拉肚子导致脱水,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二)针对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拉肚子、胃痛时,更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和脱水情况。因为儿童胃肠道功能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注意给儿童适当保暖,尤其是腹部,同时保证其充足的水分摄入。如果是婴幼儿,要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等,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
2.老年人:老年人出现拉肚子、胃痛时,要考虑其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要注意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等可能掩盖病情的药物,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因为老年人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基础疾病掩盖。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温和、易消化,保持规律的进食。
3.孕妇:孕妇出现拉肚子、胃痛需要谨慎处理。要避免自行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首先要调整饮食,尽量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食物。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适的处理,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总之,拉肚子胃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胃镜等,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