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手术怎么做
胃溃疡手术治疗涵盖术前评估与准备、手术方式选择、手术过程、术后护理与康复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调整生活方式、进行肠道准备和预防性用药;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穿孔修补术;手术过程包括麻醉、选切口、手术操作以及冲洗与引流;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调整饮食、指导活动、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各环节均有特殊注意要点。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1.全面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以明确溃疡的位置、大小、数量等情况。同时,还会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能够耐受手术。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和准备。
2.调整生活方式:患者在术前应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3.肠道准备:术前一天开始禁食禁水,进行清洁灌肠或口服泻药,以清空肠道,减少术中感染的机会。
4.预防性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生素等药物,以预防感染。
二、手术方式选择
1.胃大部切除术:这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手术方式。切除胃的远端2/33/4,包括胃体的大部、整个胃窦部、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该手术可以减少胃酸分泌,切除溃疡病灶,降低溃疡复发的风险。适用于经严格内科治疗无效、溃疡较大、有恶变倾向等情况的患者。
2.迷走神经切断术:通过切断迷走神经,减少胃酸分泌。可分为迷走神经干切断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由于副作用较多,目前已较少使用;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相对更精准,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适用于年轻、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
3.穿孔修补术:如果胃溃疡发生急性穿孔,且穿孔时间较短、腹腔污染较轻、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可进行穿孔修补术。该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但术后仍需进行规范的抗溃疡治疗。
三、手术过程
1.麻醉: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等。
2.切口选择:根据手术需要,在腹部选择合适的切口,常用的有上腹部正中切口、肋缘下斜切口等。
3.手术操作:以胃大部切除术为例,手术中医生会先游离胃和十二指肠,切断相关的血管和韧带,然后切除胃的远端部分,最后将剩余的胃与十二指肠或空肠进行吻合。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仔细止血,避免损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
4.冲洗与引流:手术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以引出腹腔内的渗出液,防止感染。
四、术后护理与康复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伤口情况。
2.饮食调整:术后早期患者需要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补液补充营养。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渐开始进食流食、半流食,最后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应遵循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原则。
3.活动指导:术后患者应尽早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肺部并发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
4.药物治疗: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抗溃疡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以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
5.定期复查: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包括胃镜、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和身体恢复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手术耐受性相对较低,术后恢复较慢。在术前评估时,应更加全面地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后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营养支持和心理关怀。
2.儿童:儿童胃溃疡相对较少见,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手术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儿童身体的创伤,术后要注意营养补充和生长发育监测。
3.孕妇:孕妇患胃溃疡手术治疗需要特别谨慎,手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手术时机和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一般情况下,尽量采取保守治疗,如调整饮食、使用安全的药物等。如果病情严重,必须进行手术,应在多学科团队(妇产科、外科等)的协作下进行。
4.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前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使病情稳定。术后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