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有哪些
肺部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包括肺错构瘤、肺炎性假瘤、肺纤维瘤、肺脂肪瘤等,多生长缓慢、症状不明显,部分需手术切除;恶性肿瘤主要有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以及小细胞肺癌)、肺肉瘤、肺淋巴瘤等,恶性程度高、症状多样,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的肺部肿瘤治疗需考虑其特点,吸烟、职业接触、有家族史人群应做好预防和筛查。
一、肺部良性肿瘤
1.肺错构瘤:是最常见的肺部良性肿瘤,由肺正常组织的不正常组合所构成,主要成分有软骨、脂肪、平滑肌、腺体、纤维组织等。多发生于肺周边部,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有时可见钙化点,典型的钙化呈爆米花状。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复查观察其大小、形态变化即可;若肿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
2.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肺实质非特异性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病因可能与肺部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患者可能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少数人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等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与肺癌鉴别有一定困难。一般需手术切除,切除后预后良好。
3.肺纤维瘤:较为少见,由纤维组织构成,多位于肺实质内,也可发生在支气管内。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胸部X线或CT检查时发现。表现为边缘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密度较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后很少复发。
4.肺脂肪瘤:起源于脂肪组织,多位于气管、支气管内或肺实质内。支气管内脂肪瘤可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肺实质内脂肪瘤一般无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二、肺部恶性肿瘤
1.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相对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可能与空气污染、厨房油烟、遗传等因素有关。早期腺癌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影像学上多表现为周围型结节或肿块,可伴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征象。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多起源于段和亚段支气管黏膜,与吸烟关系密切,男性患者较为多见。中央型肺癌中鳞癌占比较高,可引起支气管狭窄,导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患者常有咳嗽、咯血、发热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旁肿块,可伴有阻塞性改变。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大细胞癌:是一种未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迅速,转移较早。可发生于肺门附近或肺周边部,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常需辅助化疗。
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15%20%,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嗜银细胞,与吸烟关系密切。患者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还可能有副肿瘤综合征,如库欣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等。治疗以化疗和放疗为主,手术一般不作为首选,但对于早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可考虑手术联合放化疗。
2.肺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包括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多发生于肺实质内,生长迅速,预后较差。症状与肺癌相似,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辅助化疗和放疗。
3.肺淋巴瘤:肺部淋巴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肺淋巴瘤起源于肺内淋巴组织,较为少见;继发性肺淋巴瘤是全身淋巴瘤累及肺部。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诊断依靠胸部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活检等。治疗根据淋巴瘤的类型和分期,采用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儿童,肺部肿瘤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现应及时到儿童专科医院就诊,治疗方案需充分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尽量减少治疗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肺部肿瘤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安全性和耐受性。孕妇若发现肺部肿瘤,治疗决策需多学科团队(妇产科、肿瘤科、呼吸科等)共同讨论,既要考虑控制肿瘤,又要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吸烟人群是肺部肿瘤的高危人群,应尽早戒烟,定期进行肺部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病变;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人群,要做好职业防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有肺部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重视定期体检,进行肺癌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