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手术怎么做
直肠息肉手术,从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提示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术前需进行患者评估,了解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做好肠道准备、实验室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见手术方法有内镜下切除术(包括活检钳除法、圈套器电切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经肛门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术后要做好一般护理、饮食管理、伤口护理,密切观察并发症;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及术后各有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点。
一、直肠息肉手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于老年人,需评估心肺功能和基础疾病情况,因为手术可能给其身体带来较大负担;女性患者要避开生理期,生理期凝血功能变化可能增加手术出血风险。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应在术前尽量戒除,以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
2.肠道准备:术前12天开始进食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晚上进行清洁灌肠或口服泻药,以排空肠道,减少手术中感染的机会。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凝血功能,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4.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具体分析手术的过程、风险、可能的并发症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常见直肠息肉手术方法
1.内镜下切除术
活检钳除法:适用于直径小于0.5cm的息肉,在内镜直视下,用活检钳将息肉直接咬除,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
圈套器电切术:对于直径在0.52cm的息肉,在内镜下用圈套器套住息肉根部,然后通电切除。该方法可以完整切除息肉,同时通过电凝止血,减少出血风险。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于直径较大、广基的息肉,先在息肉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使息肉隆起,然后用圈套器或特殊的器械将息肉切除。这种方法可以切除较大的息肉,降低复发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早期癌变或较大的扁平息肉,通过内镜在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该方法技术要求高,但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效果。
2.经肛门切除术:对于距离肛门较近(一般在7cm以内)、基底较宽的息肉,可通过肛门直接切除。手术在局部麻醉或骶管麻醉下进行,医生经肛门暴露息肉后,将其完整切除,然后缝合创面。
3.腹腔镜手术:对于位置较高、内镜无法切除或怀疑有恶变的息肉,可采用腹腔镜手术。在腹部做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在直视下切除息肉所在的肠段,然后进行肠吻合。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
4.开腹手术:当息肉恶变且侵犯范围较广,或息肉较大、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切除时,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手术切开腹壁,直接切除病变肠段,手术创伤较大,但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病变组织。
三、直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痛、便血等情况。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大量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2.饮食管理:术后禁食624小时,待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少量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正常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伤口护理:经肛门手术的患者,要注意肛门局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感染。对于腹部有切口的患者,要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换药。
4.并发症观察: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少量出血可通过保守治疗止血,如使用止血药物等;如果出现大量出血,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穿孔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需要紧急手术处理。感染可通过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活动,防止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儿童直肠息肉手术需特别谨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哭闹导致腹压增加,引起伤口出血。饮食上要根据患儿年龄提供合适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3.孕妇:孕妇患直肠息肉手术风险较大,手术时机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孕周、息肉情况等因素。尽量选择在孕中期进行手术,此时胎儿相对稳定。术后要密切观察胎儿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4.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高血压患者要继续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血糖监测,防止伤口感染不愈合。心脏病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请心内科医生会诊,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