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致异常子宫出血,全身及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妇科疾病。病因包括内分泌失调(如青春期和更年期激素不稳定)、生活方式因素(精神紧张等)、疾病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症状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异常。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性激素六项等)、影像学检查(B超、宫腔镜等)。治疗分药物(性激素类、止血药)和手术(刮宫术、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特殊人群中,青春期要注重心理支持和选择对生殖发育影响小的疗法;育龄期要保护生育功能;更年期要重视排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
一、定义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指的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二、病因
1.内分泌失调: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会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或脱落,从而引发功血。例如,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激素分泌不稳定;更年期女性则因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这两个时期的女性都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功血。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激素的分泌和调节,进而诱发功血。比如,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激素的正常节律性分泌。
3.疾病影响: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或激素代谢,增加功血的发生风险。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激素水平失衡,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修复。
三、症状
1.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可能几个月来一次月经,也可能一个月来多次月经。例如,原本月经周期规律为2830天,突然变为4050天,或者1520天就来一次月经。
2.经期延长:正常经期一般为37天,功血患者的经期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尽持续数周。
3.经量异常:可能出现经量过多,表现为月经期间大量出血,湿透多张卫生巾;也可能经量过少,点滴出血。例如,正常月经量一般为2060毫升,功血患者的月经量可能超过80毫升。
四、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头晕等;还会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近期的精神状态、既往病史等信息。
2.妇科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生殖器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触诊等。
3.实验室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及凝血功能异常;性激素六项检查,可评估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判断是否存在激素紊乱。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以观察子宫和附件的形态、大小及结构,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病变。必要时,还可能进行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宫腔内的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
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使用性激素类药物来调节内分泌,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也可能使用止血药物来减少出血。常用的药物有雌激素、孕激素、短效避孕药等。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或存在子宫内膜癌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刮宫术,可迅速止血,并将刮出的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子宫内膜切除术,通过切除子宫内膜来减少月经量;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病情严重的患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功血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较为敏感。家长和医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心理负担。在治疗方面,应尽量选择对生殖系统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避免过度使用激素类药物。同时,要注意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鼓励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2.育龄期女性: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功血患者,治疗方案应在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的同时,尽量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在治疗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有备孕计划,应在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备孕。
3.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功血患者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排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更年期的身体变化,适当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