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哮喘是怎么回事
慢性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病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如吸入、食物过敏原,大气污染等),症状有典型的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等及不典型的咳嗽、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断依靠症状评估、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治疗分药物(控制和缓解药物)和非药物(避免过敏原、健康生活方式)治疗,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预防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预防呼吸道感染、规律用药及定期复查。
一、慢性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慢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气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引起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二、慢性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1.遗传因素:哮喘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家族聚集现象明显,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如果家族中有哮喘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
2.环境因素:环境中的过敏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食物过敏原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此外,大气污染、吸烟、呼吸道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气候变化、运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等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三、慢性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1.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
2.不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反复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闻到特殊气味后加重,临床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还有些患者可能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称为胸闷变异性哮喘。
四、慢性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1.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包括发作频率、发作时间、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例如,是否在接触过敏原、运动后或夜间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
2.体格检查:发作时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不出现,后者称为寂静胸。
3.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包括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等。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气道的通气功能和可逆性气流受限情况。
4.其他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肺炎、气胸等;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患者的过敏原,指导避免接触和进行脱敏治疗。
五、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控制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主要用于治疗气道慢性炎症,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如吸入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需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缓释茶碱等。
缓解药物:按需使用,用于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症状,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
2.非药物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诱发因素: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如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在花粉传播季节外出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但要避免在寒冷、干燥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哮喘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和咳嗽症状。治疗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体重的药物剂型和剂量,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体质等。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哮喘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运动能力减弱,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孕妇:孕妇患哮喘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在孕期要密切监测哮喘症状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七、慢性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1.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了解自己的过敏原,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接触,如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定期更换空调滤网等。
2.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在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规律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使用控制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以维持哮喘的临床控制。
4.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