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胃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药物因素(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抗肿瘤药)削弱胃黏膜保护作用或损伤胃黏膜细胞;应激因素(严重创伤、大手术、精神心理因素)使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胃酸分泌失调;酒精因素破坏胃黏膜屏障;感染因素(细菌如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侵犯胃黏膜引发炎症;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如过冷过热粗糙食物,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造成胃黏膜损伤。同时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给出特殊温馨提示,如老年人避免用刺激胃黏膜药物、注意饮食,儿童注意饮食卫生、用药遵医嘱,孕妇注意饮食均衡、不适及时就医,有基础疾病人群综合考虑病情治疗。
一、药物因素
1.非甾体抗炎药:常见的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能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其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破坏胃黏膜屏障,使得胃酸等物质更容易损伤胃黏膜,从而引发急性胃炎。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其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更高。
2.抗生素:部分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儿童使用某些抗生素时,由于其胃肠道较为娇嫩,更容易出现这种不良反应。
3.抗肿瘤药:这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胃黏膜细胞造成损伤,影响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引发急性胃炎。接受化疗的患者,尤其是本身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发生急性胃炎的可能性较大。
二、应激因素
1.严重创伤:如大面积烧伤、严重骨折等,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时,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同时胃酸分泌增加,容易引发急性胃炎。这种情况在创伤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都可能发生。
2.大手术:手术会使患者经历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失血等因素,可能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急性胃炎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大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胃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血管收缩,从而引发急性胃炎。生活压力较大的人群,如职场人士、学生等,更容易因精神心理因素诱发急性胃炎。
三、酒精因素
酒精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能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大量饮酒后,酒精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对胃黏膜的刺激更为明显。长期酗酒者,胃黏膜反复受到酒精刺激,发生急性胃炎的概率显著增加。此外,空腹饮酒会使酒精直接接触胃黏膜,对胃黏膜的损伤更为严重。
四、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的如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在胃内定植,产生尿素酶等物质,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引发炎症反应。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是感染细菌导致急性胃炎的常见途径。儿童由于卫生习惯较差,更容易因细菌感染引发急性胃炎。
2.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后可直接侵犯胃黏膜,引起炎症改变。在病毒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病毒后更容易患上急性胃炎。
五、其他因素
1.物理因素:食用过冷、过热或过于粗糙的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物理性损伤,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引发炎症。老年人的胃黏膜较为脆弱,对物理刺激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因食用这类食物而引发急性胃炎。
2.腐蚀性物质: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会直接灼伤胃黏膜,导致严重的急性胃炎,甚至可能引起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危险,因为儿童可能因好奇误服这些物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胃黏膜修复能力减弱,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温度和质地,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粗糙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2.儿童:儿童的胃肠道较为娇嫩,应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家长要妥善保管好腐蚀性物质,防止儿童误服。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较为特殊,发生急性胃炎可能会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在孕期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现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生急性胃炎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在治疗急性胃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