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性疾病是啥意思
宫颈炎性疾病是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受病原体侵袭或因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机械性损伤伴发感染引发的炎症,其发病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机械性损伤及感染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的人群发病特点有差异,临床表现分急性和慢性,诊断方法有妇科检查、病原体检测、阴道镜检查等,治疗措施包括药物、物理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绝经后女性、年轻未生育女性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安全性行为、定期妇科检查及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
一、宫颈炎性疾病的定义
宫颈炎性疾病是指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发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也可因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或机械性子宫颈损伤、子宫颈异物伴发感染所致。
二、发病因素
1.病原体感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内源性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这些病原体感染宫颈后容易引发炎症。
2.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使用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或放置腐蚀性较强的药物片栓剂,都可能破坏宫颈组织,引发炎症。
3.机械性损伤及感染: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如果护理不当,病原体容易侵入损伤部位,导致炎症发生。
三、不同人群的发病特点
1.年龄因素:年轻女性性生活较为活跃,感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几率相对较高,更易患宫颈炎。而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2.性别因素:宫颈炎主要发生于女性,与女性的生理结构有关,女性的宫颈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犯。
3.生活方式因素:不注意性生活卫生、多个性伴侣、经期同房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病原体感染的机会,从而增加患宫颈炎的风险。长期使用卫生护垫导致会阴部透气性差,也有利于病原体滋生。
4.病史因素:既往有性传播疾病史、阴道炎病史等的女性,再次患宫颈炎的可能性较大。有多次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等的女性,宫颈受损的几率增加,也容易引发炎症。
四、临床表现
1.急性宫颈炎: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2.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白带的量、颜色、性状、气味等可因病原体不同而有差异。可伴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坠胀,在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五、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宫颈的外观,如宫颈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样改变、分泌物性状等,初步判断是否有炎症。
2.病原体检测:可通过核酸检测、培养等方法检测病原体,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3.阴道镜检查: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或疑似有其他病变的患者,可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六、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对于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在未获得病原体检测结果前,可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对于获得病原体者,针对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2.物理治疗:适用于慢性宫颈炎患者,常用方法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等。物理治疗的原理是破坏宫颈表面的炎性组织,使其坏死、脱落,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创面而达到治疗目的。
3.手术治疗:对于宫颈息肉患者,可进行息肉摘除术,并将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对于宫颈肥大、糜烂面较深且累及宫颈管的患者,必要时可考虑宫颈锥切术。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患宫颈炎需要特别谨慎,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轻度宫颈炎可暂时观察,注意个人卫生,待分娩后再进行进一步治疗。如果炎症较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治疗。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及宫颈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治疗时除了针对炎症进行治疗外,可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强局部抵抗力。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
3.年轻未生育女性:对于年轻未生育女性,物理治疗可能会对宫颈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今后的生育,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谨慎。一般尽量选择药物治疗,若必须进行物理治疗,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生育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八、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公共浴池、浴巾等,防止交叉感染。
2.安全性行为:避免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3.定期妇科检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4.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必须进行时要选择正规医院,术后注意护理,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