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治疗慢阻肺
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疫苗接种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有支气管扩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型和口服);氧疗针对伴有慢性呼吸衰竭者,长期低流量吸氧;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运动训练;疫苗接种有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手术治疗有肺大疱切除术和肺移植术。同时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可迅速缓解症状;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作用持续时间长,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适用于夜间症状明显的患者。
2.抗胆碱能药物:能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受体激动剂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异丙托溴铵为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为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控制慢阻肺症状的主要药物,可减少急性加重频率、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通过吸入给药,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对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50%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建议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治疗。
2.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加重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等,但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多,应谨慎使用。
二、氧疗
对于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时间>15h/d。通过长期氧疗,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
三、康复治疗
(一)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提高呼吸效率。
2.腹式呼吸: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胸部不动。通过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通气量,减少呼吸功耗。
(二)运动训练
包括步行、慢跑、登楼梯、踏车等有氧运动,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一般以运动时不出现明显气短、疲劳等不适为度。
四、疫苗接种
(一)流感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慢阻肺患者发生流感相关的并发症和急性加重的风险。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二)肺炎球菌疫苗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减少慢阻肺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降低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肺炎球菌疫苗分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对于慢阻肺患者,建议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五、手术治疗
(一)肺大疱切除术
对于肺大疱体积大,占据一侧胸腔的1/3-1/2以上,临床上有症状,而肺部无其它病变的患者,可考虑肺大疱切除术。通过切除肺大疱,可以减少肺大疱引起的肺容积增加和对肺组织的压迫,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
(二)肺移植术
对于终末期慢阻肺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可以考虑肺移植术。肺移植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肺移植术面临供体短缺、手术风险和术后免疫排斥等问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慢阻肺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应密切监测心率;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和感染等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储备较差,康复治疗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二)儿童患者
儿童慢阻肺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药物治疗应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氧疗时应注意氧流量的控制,避免高浓度吸氧对儿童肺组织的损伤。康复治疗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采用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呼吸训练和运动训练。
(三)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应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氧疗是妊娠期慢阻肺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应保证足够的氧供。在康复治疗方面,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四)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
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心悸、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心电图等指标。在氧疗时应注意避免氧分压过高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康复治疗应在心血管医生的参与下进行,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案,避免加重心血管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