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其病因包括吸烟、职业和环境接触、空气污染、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遗传等因素;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晚期可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及远处转移症状;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孕妇、有基础疾病者治疗时需特殊注意;预防措施包括戒烟、避免职业和环境暴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定期体检。
一、肺癌概述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迅速,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极大。
二、病因
1.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烟草中含有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和亚硝胺等多种致癌活性成分,可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风险越高。
2.职业和环境接触: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均可诱发肺癌。
3.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小环境和室外大环境污染。室内被动吸烟、燃料燃烧和烹调过程中均会产生致癌物。室外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4.电离辐射:肺是对放射线较为敏感的器官,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
5.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化生为鳞状上皮,终致癌变。
6.遗传等因素: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三、症状
1.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一般表现为不规则隐痛或钝痛;气短或喘鸣;发热,多为低热。
2.晚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声音嘶哑、面颈部水肿、胸腔积液、吞咽困难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症状,如脑转移可引起头痛、呕吐、眩晕等,骨转移可引起骨痛、骨折等。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肺部肿块或结节。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PETCT检查可用于鉴别肺部病变的良恶性,以及判断肿瘤的分期。
2.病理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常用的方法包括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检查等。
3.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可辅助肺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五、治疗
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等因素。
2.化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以及晚期肺癌的姑息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吉西他滨等。
3.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辅助放疗等。放疗可用于不能手术的早期肺癌、局部晚期肺癌以及缓解晚期肺癌的症状。
4.靶向治疗:针对肺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特点。常用的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5.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有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化疗等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肺癌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生,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治疗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避免使用对生殖系统、骨骼发育等有严重影响的治疗方法。
3.孕妇:孕妇患肺癌的情况较为特殊,治疗需要在多学科团队的指导下进行。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法。在孕期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明显致畸作用的药物。
4.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肺癌时需要同时管理好基础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影响,避免因治疗导致基础疾病加重。
七、预防
1.戒烟: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措施,无论吸烟时间长短,戒烟都能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2.避免职业和环境暴露: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接触致癌物质。同时,要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肺癌的发生。
4.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者等,建议定期进行肺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