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性肺气肿是怎么引起的
局部性肺气肿指肺部局部区域出现的肺气肿改变,与弥漫性肺气肿相对,病变局限于部分肺组织。其成因多样,包括吸烟,烟草化学物质损伤气道、破坏肺弹力纤维;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致气道和肺部慢性炎症;空气污染,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损伤肺组织;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等感染破坏气道防御功能;先天性因素,如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气道异物,导致局部气道阻塞;肺部疾病继发,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针对特殊人群也有不同的温馨提示,儿童要避免接触有害因素、预防感染,用药谨慎;老年人注意保暖、锻炼,积极治疗基础病,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孕妇及时就医,治疗时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职业人群遵守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一、局部性肺气肿的概念
局部性肺气肿是指肺部局部区域出现的肺气肿改变,与弥漫性肺气肿相对,病变仅局限于部分肺组织。
二、引起局部性肺气肿的原因
1.吸烟: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局部性肺气肿。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患局部性肺气肿的风险明显升高,且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发病可能性越高。
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当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大量的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或接触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氯、氧化氮等,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过久,均可导致气道和肺部的慢性炎症,破坏肺组织的正常结构,进而引发局部性肺气肿。例如,煤矿工人、采石工人等职业人群,由于长期暴露在高粉尘环境中,患局部性肺气肿的几率相对较高。
3.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长期作用可引起局部肺组织的损伤和肺气肿改变。此外,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也会沉积在肺部,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如工业城市、交通繁忙地段附近的居民,患局部性肺气肿的风险有所增加。
4.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感染是局部性肺气肿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继发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较为常见,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导致气道狭窄和阻塞,最终引起局部性肺气肿。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的影响。
5.先天性因素:某些先天性疾病可导致肺部发育异常,从而引起局部性肺气肿。例如,先天性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抗胰蛋白酶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当α?-抗胰蛋白酶缺乏时,蛋白酶对肺组织的破坏作用增强,容易引发局部性肺气肿。这种先天性因素引起的局部性肺气肿相对少见,但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6.气道异物:气道内进入异物,如花生、瓜子等,可导致局部气道阻塞,引起阻塞性通气障碍。阻塞部位以下的肺组织气体排出受阻,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弹性减退,久而久之可导致肺泡过度膨胀、破裂,形成局部性肺气肿。儿童由于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气道异物吸入事件,是气道异物导致局部性肺气肿的高发人群。
7.肺部疾病继发:一些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可破坏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肺结核可引起肺部组织的干酪样坏死、纤维化等病变,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支气管扩张可导致支气管壁的破坏和管腔的扩张,引起反复的感染和炎症,这些病变都可能导致局部肺组织的损伤和肺气肿改变。患有这些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发生局部性肺气肿的风险增加。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肺部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家长应注意避免儿童接触二手烟、空气污染和过敏原等有害因素,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有先天性肺部疾病或气道异物吸入史的儿童,要密切关注其呼吸情况,如有咳嗽、气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于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肺部功能。在使用药物治疗局部性肺气肿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身体状况调整用药方案。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呼吸系统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患有局部性肺气肿,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孕妇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4.职业人群:从事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工作的职业人群,应严格遵守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毒面具等。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肺部的早期病变。一旦出现咳嗽、气短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脱离工作环境,并就医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