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疝气是怎么引起的
小孩疝气指体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薄弱点等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类型有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斜疝更常见)和脐疝;其病因包括先天性的鞘状突未闭、脐环闭锁不全,以及后天性的哭闹、便秘、咳嗽、过度用力玩耍和肥胖等使腹压增加的因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对其有不同影响,新生儿和婴儿要减少哭闹、密切观察,幼儿期要避免过度用力等,男孩要关注腹股沟情况,女孩要保护脐部,饮食要合理、运动要适度,有呼吸道疾病史和便秘史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调整习惯;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状况,若肿物不能回纳或出现异常症状可能是疝气嵌顿,应立即就医,日常要减少腹压增加因素以降低发病风险。
一、小孩疝气的定义及常见类型
小孩疝气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类型有腹股沟疝和脐疝。腹股沟疝又可分为斜疝和直疝,其中斜疝更为常见;脐疝则是由于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腹腔脏器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形成。
二、小孩疝气的引起原因
1.先天性因素
鞘状突未闭: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腰部腹膜后逐渐下降,同时带动腹膜、腹横筋膜及各层组织经腹股沟管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不久,鞘状突会自行萎缩闭锁。若鞘状突未闭,腹腔内的肠管、大网膜等就容易通过未闭的鞘状突进入腹股沟或阴囊,形成腹股沟斜疝。这种情况在早产儿中更为常见,因为其发育相对不成熟,鞘状突闭合的时间可能会延迟。
脐环闭锁不全:婴儿出生时,脐环尚未完全闭锁,一般在生后1年内逐渐闭锁。如果脐环闭锁不全,当腹内压增加时,腹腔脏器如小肠等就可能从脐环突出,形成脐疝。女孩的脐疝发病率略高于男孩。
2.后天性因素
哭闹:小孩长时间剧烈哭闹会使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例如,当小孩饥饿、身体不适或受到惊吓时,可能会大哭不止。持续的哭闹会使腹部肌肉紧张,腹压持续增高,从而增加了疝气发生的风险。尤其是本身存在鞘状突未闭或脐环闭锁不全等先天性因素的小孩,哭闹更容易诱发疝气。
便秘:小孩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水分缺乏或排便习惯不良等,都可能导致便秘。便秘时,小孩在排便过程中需要用力,这会使腹内压明显升高。长期的便秘会使腹腔脏器反复受到压力冲击,容易通过腹壁的薄弱部位突出,引发疝气。
咳嗽: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能引起小孩咳嗽。频繁、剧烈的咳嗽会使胸腔内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腹腔内压力。尤其是患有慢性咳嗽的小孩,腹腔内压力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增加了疝气发生的可能性。
腹压增加的其他情况:如小孩过度用力玩耍、剧烈运动等,也会导致腹内压瞬间升高,可能促使疝气的发生。另外,肥胖的小孩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腔内压力相对较高,也会增加疝气的发病几率。
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年龄因素
新生儿和婴儿:此阶段小孩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发生疝气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要尽量减少其哭闹,及时满足其生理需求,如喂奶、换尿布等。注意观察小孩的腹部情况,若发现腹股沟或脐部有肿物突出,应及时就医。由于新生儿和婴儿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强,部分小型的疝气有自愈的可能,但需密切随访。
幼儿期:小孩开始学步、玩耍,活动量逐渐增加。此时要避免小孩过度用力,减少剧烈运动的时间。培养小孩良好的排便习惯,保证其饮食中含有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预防便秘。若发现疝气频繁发作或肿物不能回纳,应尽快带小孩到医院治疗。
2.性别因素
男孩:男孩患腹股沟疝的几率相对较高,主要与睾丸下降过程中鞘状突的发育有关。对于男孩,家长要特别关注其腹股沟部位的情况,在小孩哭闹或用力时,注意观察是否有肿物突出。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女孩:女孩患脐疝的比例略高,要注意保护小孩的脐部,避免脐部受到外力碰撞。同时,也要注意观察脐部肿物的变化,若脐疝较大或在2岁后仍未自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小孩疝气很重要。要保证小孩摄入足够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运动:鼓励小孩适当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孩年龄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孩的身体反应,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4.病史因素
有呼吸道疾病史:如果小孩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等病史,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咳嗽的发生。在疾病治疗期间,要注意让小孩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轻腹腔内压力。
有便秘史:对于有便秘史的小孩,除了调整饮食外,还可以培养其定时排便的习惯。若便秘情况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缓泻剂,但要避免长期依赖药物。
四、温馨提示
对于小孩疝气,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孩的身体状况。若发现小孩腹股沟或脐部有肿物突出,不要惊慌,尽量让小孩保持安静、平卧,观察肿物是否能自行回纳。如果肿物不能回纳或小孩出现腹痛、呕吐、哭闹不止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疝气嵌顿,这是一种紧急情况,应立即带小孩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小孩的护理,尽量减少可能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降低疝气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