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其病因包括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及其他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分轻型(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不超1/3)和重型(内出血为主,剥离面超1/3)。诊断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为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分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并处理并发症。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基础疾病孕妇、多胎妊娠孕妇和有胎盘早剥史孕妇需特别注意,应严格产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诱因等。
一、胎盘早剥的定义
胎盘早剥指的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这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二、胎盘早剥的病因
1.血管病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的孕妇,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在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胎盘后血肿,致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
2.机械性因素: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挤压;脐带过短或因脐带绕颈、绕体相对过短,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牵拉脐带;羊膜腔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胎盘早剥。
3.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均可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
4.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巨大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形成胎盘后血肿,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剥离。
5.其他高危因素:有胎盘早剥史、吸烟、滥用可卡因、孕妇代谢异常、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子宫肌瘤等。
三、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1.轻型: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若出血量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
2.重型:以内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子痫前期。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酸或腰背痛,疼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量成正比。无阴道流血或流血量不多,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子宫硬如板状,于宫缩间歇时不能松弛,胎位扪不清,胎心消失。若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属Ⅰa,有凝血功能障碍属Ⅰb。
四、胎盘早剥的诊断
1.病史: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腹部外伤等病史。
2.临床表现: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结合上述的轻重型表现特点。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可协助了解胎盘的部位及胎盘早剥的类型,并可明确胎儿大小及存活情况;实验室检查主要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及凝血功能,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五、胎盘早剥的治疗
1.纠正休克:对处于休克状态的危重患者,积极开放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及时终止妊娠:一旦确诊重型胎盘早剥应及时终止妊娠。
阴道分娩:以外出血为主,Ⅰ度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可经阴道分娩。人工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小子宫容积,用腹带裹紧腹部压迫胎盘使其不再继续剥离,必要时静脉滴注缩宫素缩短第二产程。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以及胎儿宫内状况,一旦发现病情加重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剖宫产:适用于Ⅱ度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Ⅰ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Ⅲ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
3.并发症的处理:如凝血功能障碍,要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应用肝素治疗;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子宫收缩药物,如缩宫素、麦角新碱等,胎儿娩出后人工剥离胎盘,持续子宫按摩等。若仍有不能控制的子宫出血,或血不凝、凝血块较软,应快速输入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同时行子宫切除术。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应更加严格地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基础疾病。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患有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的孕妇,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血压、肾功能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要增加产检的频率,以便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迹象。
3.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时宫腔内压力较大,发生胎盘早剥的几率也会增加。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分娩过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避免第一胎儿娩出过快导致宫腔内压力骤减。
4.有胎盘早剥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明显增加。此类孕妇在孕期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滥用药物等不良行为。产检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以便医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监测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