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是一种什么病
胃食管反流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食管以外部位的疾病,病因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清除及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症状有食管症状(烧心、反流等)和食管外症状(咳嗽、哮喘等),诊断方法有食管pH监测、压力测定、胃镜检查、钡餐造影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调整生活与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等)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肥胖人群、有食管疾病病史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尽量避免用药、优先非药物治疗、减轻体重、定期复查等事项。
一、胃食管反流的定义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反流至口咽部、呼吸道等食管以外部位的一种疾病。正常情况下,食管和胃之间有一道“阀门”,即食管下括约肌,它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这道“阀门”功能出现异常,变得松弛或不能正常关闭时,胃内的胃酸、胃蛋白酶等内容物就容易反流至食管,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二、发病原因
1.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一过性松弛频繁等,使得其抗反流屏障作用减弱,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年龄增长可能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逐渐减退,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蠕动能力减弱、唾液分泌减少等,使食管不能及时清除反流物,延长了反流物与食管黏膜的接触时间。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和唾液分泌。
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长期的胃酸、胃蛋白酶等反流物刺激,可损伤食管黏膜,降低其抵御反流物的能力。有食管炎病史的患者,食管黏膜本身就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反流物的侵害。
4.其他因素:肥胖会增加腹内压力,导致胃内压力升高,促使胃内容物反流;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胃部,也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某些食物(如巧克力、咖啡、高脂肪食物等)、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
三、症状表现
1.食管症状
烧心:是胃食管反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反流: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多在不用力的情况下出现,有时可伴有未消化的食物。
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可放射至胸、背、肩、颈、耳后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钝痛、闷痛等,容易与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混淆。
吞咽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可能是由于食管痉挛或狭窄导致,呈间歇性发作,进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
2.食管外症状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常在夜间或平卧时加重,可能是反流物刺激咽喉部或误吸入呼吸道引起。
哮喘:部分患者以哮喘为首发或主要症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下神经末梢,引起气道痉挛有关。
咽喉炎: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声音嘶哑等,长期反流可导致慢性咽喉炎。
牙蚀症:反流的胃酸可腐蚀牙齿,导致牙齿表面釉质受损,出现牙齿敏感、龋齿等问题。
四、诊断方法
1.食管pH监测:通过将pH电极放置在食管内,连续记录食管内pH值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酸反流及反流的程度和规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的重要方法之一。
2.食管压力测定:检测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食管体部的蠕动情况等,有助于了解食管的运动功能和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3.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确定是否存在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4.钡餐造影:患者口服含有硫酸钡的造影剂后,通过X线检查观察食管的形态、蠕动情况及有无钡剂反流等,对诊断食管裂孔疝等有一定帮助。
五、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抬高床头1520cm,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穿紧身衣、束腰带等;戒烟戒酒,避免食用巧克力、咖啡、浓茶、高脂肪食物等可能诱发反流的食物。
改变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选择低脂、低糖饮食。
2.药物治疗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缓解烧心、反流等症状。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可中和胃酸,保护食管和胃黏膜。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或存在食管裂孔疝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以增强食管下括约肌的抗反流作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可能对症状的感知不敏感,若出现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2.孕妇:怀孕期间出现胃食管反流较为常见,一般以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为主,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3.儿童:儿童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反复呕吐、拒食、生长发育迟缓等。治疗上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如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次喂奶、喂奶后竖抱拍背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4.肥胖人群:肥胖是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应积极减轻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
5.有食管疾病病史者:有食管炎、食管溃疡等病史的患者,应遵医嘱规律治疗,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食管黏膜的修复情况,预防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