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能引起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多种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真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性肠病),还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力低下人群等特殊人群给出温馨提示,如儿童选副作用小的药、老年人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免疫力低下人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
一、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慢性荨麻疹。如肝炎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免疫反应异常可能导致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从而引发慢性荨麻疹。在感染期间,病毒抗原与机体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血管周围,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另外,EB病毒感染也可能诱发,尤其是儿童感染EB病毒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出现免疫紊乱,引发慢性荨麻疹。
2.细菌感染:慢性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与慢性荨麻疹关系密切。细菌及其毒素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激活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组胺等,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荨麻疹。例如,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隐窝内长期存在细菌感染,不断释放毒素,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能引发慢性荨麻疹。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应积极治疗感染,以降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风险。
3.真菌感染: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也可能是慢性荨麻疹的诱因。真菌的代谢产物和抗原成分可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慢性荨麻疹。特别是一些经常处于潮湿环境、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进而诱发慢性荨麻疹。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1.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Graves病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常伴有慢性荨麻疹。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可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炎症反应。同时,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调节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对于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皮肤症状,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荨麻疹。
2.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可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可导致皮肤出现多种病变,慢性荨麻疹是其中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系统紊乱,炎症介质释放增加,导致皮肤血管病变,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此类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和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3.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等组织,同时也可能影响皮肤的免疫功能。体内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等水平升高,可导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慢性荨麻疹。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关节疾病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皮肤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导致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同时,高血糖状态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发生感染和过敏反应。糖尿病患者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发慢性荨麻疹。另外,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如脂代谢异常等,也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有关。
2.甲状腺功能异常:除了自身免疫性因素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可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导致皮肤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慢性荨麻疹。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代谢减慢,皮肤血液循环不畅,皮肤干燥,更容易出现瘙痒和风团等荨麻疹症状。
四、消化系统疾病
1.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病因。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破坏胃黏膜屏障,同时还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可能波及全身,导致皮肤出现过敏症状,引发慢性荨麻疹。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2.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炎症和损伤,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内的抗原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免疫反应。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慢性荨麻疹。此外,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营养吸收不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情况,也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增加慢性荨麻疹的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性疾病引发慢性荨麻疹较为常见。在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时,应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儿童,治疗方案需谨慎制定,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其他疾病的治疗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皮肤干燥,应注意皮肤保湿,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症状。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和免疫功能会发生变化,更容易出现慢性荨麻疹。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等。如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而引发慢性荨麻疹。这类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免疫力,同时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