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急性肠胃炎需要注意事项
急性肠胃炎患者的护理需从多方面入手:饮食上,急性期短期禁食后先补充水分,再进食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缓解期增加食物种类但仍保持清淡,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需特殊对待;休息与活动方面,保证充足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轻度活动,不同人群注意事项有别;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根据脱水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补液,密切观察脱水症状,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药物使用应谨慎,优先非药物治疗,症状严重时用止泻、止吐等药,特殊人群用药要严格把控;病情监测要关注症状变化及体温,特殊人群需密切观察相关情况;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做好物品清洁,特殊人群需他人协助做好卫生护理。
一、饮食方面
1.急性期:急性肠胃炎发作期,患者胃肠道处于激惹状态,应严格控制饮食。建议短期内禁食46小时,让肠胃得到充分休息。之后可先尝试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开始进食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稀粥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减轻肠胃负担。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因为高纤维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胃肠道蠕动,可能加重腹泻症状。
2.缓解期:随着症状缓解,可逐渐增加食物种类,但仍要保持清淡饮食。可适量摄入软面条、蒸蛋等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酒精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加重。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和变质食物,防止再次感染。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应避免饮用牛奶,可选择酸奶或无乳糖奶制品。
3.特殊人群:儿童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饮食调整时更需谨慎。开始进食时可将食物制作得更精细,如将粥煮得更软烂。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饮食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肠胃负担。孕妇在患病期间要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去皮后食用),但要避免食用生冷水果,以免刺激肠胃。
二、休息与活动
1.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是恢复的关键。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劳累。睡眠时可采取侧卧位,这样有助于减轻腹部压力,缓解不适症状。良好的休息能让身体有更多能量对抗疾病,促进身体恢复。
2.活动:在病情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开始可进行一些轻度活动,如在室内缓慢散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等,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影响恢复,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3.特殊人群:儿童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老年人身体机能恢复较慢,休息时间应适当延长,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孕妇在活动时要避免过度弯腰和腹部受压,可选择在家人陪伴下进行适当活动。
三、水分与电解质补充
1.补充原则:急性肠胃炎患者因呕吐、腹泻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轻度脱水患者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按照说明书配比后少量多次饮用。中度或重度脱水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补液,以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观察指标: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脱水症状,如口渴程度、尿量、皮肤弹性等。若患者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皮肤干燥且弹性差,提示脱水较严重,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况,也可能是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加重的表现。
3.特殊人群:儿童对脱水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脱水迹象,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时要注意控制速度和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孕妇脱水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应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及时就医。
四、药物使用
1.用药原则:药物使用应谨慎,以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为目的。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等。只有在症状严重时才考虑使用药物。
2.常用药物: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减轻腹泻症状。止吐药如多潘立酮,可缓解呕吐症状。对于感染性腹泻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3.特殊人群:儿童用药要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成人药物。一般不建议2岁以下儿童自行使用止泻药和止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孕妇用药要特别谨慎,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病情监测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呕吐、腹泻的频率、性状和量。若呕吐物或粪便中出现血性物质,或腹泻次数持续增多、症状加重,可能提示病情恶化,应及时就医。同时,要关注患者体温变化,若出现发热,体温在38.5℃以下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2.特殊人群: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尿量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复杂,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孕妇患病可能影响胎儿健康,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和胎儿胎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六、个人卫生
1.洗手: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食物前。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至少20秒,能有效清除手上的病菌,防止病菌传播和再次感染。
2.物品清洁:患者使用的餐具、水杯等要单独清洗和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将餐具放入沸水中煮1520分钟。患者的衣物、被褥等也要及时清洗和更换,保持清洁卫生。
3.特殊人群:儿童自我卫生意识较差,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督促孩子洗手、及时更换脏衣物等。老年人行动不便,家人要协助做好个人卫生护理。孕妇在患病期间身体抵抗力下降,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