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支气管肺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是2岁以内儿童常见肺炎,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发。其症状包括一般症状(发热等)、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气促等)及其他系统症状(心力衰竭等)。病因涉及病原体、宿主因素(如婴幼儿生理特点、基础疾病等)和环境因素。诊断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血常规、CRP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抗生素、抗病毒)和对症治疗(氧疗、气道管理等)。特殊人群如低龄儿童、有基础疾病儿童、过敏体质儿童需特殊注意。预防措施有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按时预防接种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定义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它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之后,也可原发感染。
二、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1.一般症状:起病急骤或迟缓,多数发病前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可高可低,多在3839℃左右,也可高达40℃,热型不定。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
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气促多发生于发热、咳嗽之后,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并有鼻翼扇动,重者呈点头状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3.其他系统症状:病情严重者可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
三、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
1.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均可引起支气管肺炎,以病毒和细菌最为常见。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宿主因素:婴幼儿时期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液所阻塞等,加之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故易患支气管肺炎。此外,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等均易发生本病。
3.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冷暖失调等均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易患支气管肺炎。
四、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儿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的缓急、发热情况、咳嗽的性质、有无气促等症状。
2.临床表现:根据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等典型表现,一般可作出临床诊断。
3.辅助检查:
血常规:通过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初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CRP升高,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病毒抗原检测、支原体抗体检测等明确病原体。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小斑片状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区居多,并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
五、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重症患儿进食困难者,可给予肠道外营养。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2.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治疗: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3.对症治疗:
氧疗:有缺氧表现,如烦躁、发绀时需吸氧。一般采用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缺氧明显者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
气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也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退热:体温超过38.5℃,可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止咳平喘:对于咳嗽剧烈、喘息明显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以减轻气道炎症,缓解喘息症状。
六、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呛奶,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药时需谨慎,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剂量和疗程,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2.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患支气管肺炎后病情往往较重,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3.过敏体质儿童:对于过敏体质儿童,在使用抗生素、退热药物等时,应注意询问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也应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七、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预防
1.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2.预防感染: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接触儿童前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按时预防接种:按时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可有效预防肺炎的发生。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