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支气管扩张是什么病
肺支气管扩张是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致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的肺部结构性疾病,典型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病因包括感染、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免疫缺陷及其他因素如异物吸入等。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咯血、反复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和喘息等。诊断依靠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胸部HRCT是金标准)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物)、物理治疗(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生活上建议戒烟、预防感染、适度运动和调整饮食。
一、肺支气管扩张的定义
肺支气管扩张是一种肺部结构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二、病因
1.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病因,如细菌(常见有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真菌、支原体等感染,可损伤支气管黏膜,破坏支气管壁的结构,进而引发支气管扩张。儿童时期的严重呼吸道感染,如麻疹、百日咳等,容易影响支气管的正常发育,增加成年后患支气管扩张的风险。
2.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某些先天性疾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如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引起气道黏液分泌异常,导致支气管堵塞和反复感染,最终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也会因纤毛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呼吸道清除功能受损,引发支气管扩张。
3.免疫缺陷:无论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还是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如艾滋病),都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从而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几率。
4.其他因素:如异物吸入、肿瘤、支气管外肿大的淋巴结压迫等,可导致支气管阻塞,引起远端支气管引流不畅,容易继发感染,进而破坏支气管壁,导致支气管扩张。
三、症状
1.慢性咳嗽、咳痰:咳嗽一般为慢性,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咳痰量较多,痰液可为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黏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体位改变(如晨起或夜间卧床转动体位时)可刺激痰液的咳出。
2.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症状,咯血量不等,可为痰中带血、少量咯血,也可出现大咯血。大咯血可能会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3.反复肺部感染:由于支气管结构破坏和引流不畅,患者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加重、咳痰量增多、痰液性状改变等。
4.呼吸困难和喘息:随着病情的进展,支气管扩张可导致肺功能受损,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喘息症状,活动耐力下降。
四、诊断
1.病史和症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家族史等,同时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如慢性咳嗽、咳痰、咯血等情况。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部位的湿啰音,部分患者可伴有哮鸣音。
3.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的形态、结构和扩张程度,是目前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金标准。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表现,但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计数,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痰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了解气流受限的程度。
五、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生素:用于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头孢他啶、阿奇霉素等。
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祛痰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可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2.物理治疗:包括体位引流、胸部叩击等。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以利于痰液流入大支气管和气管而排出。胸部叩击是通过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胸壁,促进痰液松动排出。
3.手术治疗:对于病变局限、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生大咯血且威胁生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时期发生支气管扩张多与先天性因素或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有关。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在治疗方面,应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儿童用药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严格计算,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体位引流等。在进行体位引流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孩子的身体。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身体机能较差,免疫力低下。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咳嗽咳痰能力相对较弱,应加强护理,鼓励其咳嗽、咳痰,必要时可采用吸痰等措施。
3.孕妇:孕妇患支气管扩张时,治疗用药需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在控制感染时,应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在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避免压迫腹部。
七、生活方式建议
1.戒烟:吸烟会刺激呼吸道,加重支气管扩张的症状,患者应严格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
2.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3.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4.饮食调整:饮食应富含营养,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咳痰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