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胃炎是怎么回事儿
病毒性肠胃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原体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可通过粪口等途径传播。其发病机制是病毒侵犯胃肠道上皮细胞致功能受损等,临床表现有消化道和全身症状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结合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补液、饮食调整)、对症治疗(止吐、止泻)和抗病毒治疗(有限且有不同情况)。预防可从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保持清洁、避免人群聚集)及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婴幼儿感染)等方面进行。
一、病毒性肠胃炎的定义
病毒性肠胃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该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可通过粪口途径、人与人接触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等方式传播。
(一)诺如病毒相关情况
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肠胃炎较为常见,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四季均可发生,冬季为高发季节,主要影响人群为儿童和成年人。其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48小时,感染后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泻多为水样便。
(二)轮状病毒相关情况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较急,常先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或黄色水样便,容易导致婴幼儿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二、病毒性肠胃炎的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侵犯胃肠道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影响肠道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后,会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绒毛萎缩、变短,微绒毛破坏,从而影响肠黏膜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在肠道内积聚,引起腹泻;同时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肠道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胃肠道的不适症状。
三、病毒性肠胃炎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消化道症状
呕吐:多为突然发生,可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对于婴幼儿来说,严重呕吐可能导致误吸等风险。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多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样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常为蛋花汤样便。
腹痛: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可为隐痛、胀痛等。
2.全身症状: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程度一般为低热至中度发热,少数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高热。婴幼儿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感染病毒性肠胃炎后更容易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全身不适表现。
(二)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1.儿童: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除了上述消化道和全身症状外,由于其体液调节和电解质平衡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而年长儿童感染诺如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肠胃炎,症状相对婴幼儿可能稍轻,但也可能影响其日常活动和进食。
2.成年人:成年人感染病毒性肠胃炎后,一般全身症状相对儿童较轻,但如果腹泻、呕吐严重,也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影响工作和生活。
四、病毒性肠胃炎的诊断方法
(一)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
医生会根据患者出现的呕吐、腹泻等典型消化道症状,以及近期是否有与病毒性肠胃炎患者接触史、是否食用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等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初步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可发现大便中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红细胞一般较少,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以排除其他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肠道疾病。
2.病毒检测:
抗原检测:采用免疫检测方法检测粪便中的病毒抗原,例如诺如病毒抗原检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等,能够快速初步判断是否为病毒性肠胃炎以及具体的病毒类型。
核酸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检测粪便中的病毒核酸,这种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能够准确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及具体亚型等,对于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
五、病毒性肠胃炎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补液:对于腹泻、呕吐引起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口服补液盐,对于轻度脱水的患者效果较好;对于中度及以上脱水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婴幼儿补液时要注意补液速度和量的控制,避免发生肺水肿等并发症。
2.饮食调整: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调整饮食,一般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婴幼儿,要继续母乳喂养,同时适当调整喂养量和频率。
(二)对症治疗
1.止吐:如果患者呕吐症状严重,可以使用一些止吐药物,但对于儿童要谨慎使用,优先选择非药物的缓解方法,如让患者适当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止泻:对于腹泻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止泻药物,但同样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婴幼儿应避免使用强效止泻药,可采用一些温和的止泻措施,如腹部保暖等。
(三)抗病毒治疗
目前对于病毒性肠胃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相对有限,对于轮状病毒感染,临床上有一些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但使用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对于诺如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六、病毒性肠胃炎的预防措施
(一)个人卫生方面
1.洗手:勤洗手是预防病毒性肠胃炎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情况下,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确保食物煮熟煮透,尤其是贝类等海产品;不饮用生水,选择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源。对于婴幼儿的奶瓶、餐具等要严格消毒。
(二)环境卫生方面
1.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居住环境、公共场所等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的场所。对于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要进行规范的消毒处理,避免病毒传播。
2.避免人群聚集:在病毒性肠胃炎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减少感染的机会。
(三)疫苗接种
对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病毒性肠胃炎,可以通过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预防,轮状病毒疫苗一般为口服疫苗,适用于6周龄至32周龄的婴幼儿,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的风险和减轻感染后的症状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