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反流性咽喉炎怎么回事
胃酸反流性咽喉炎是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刺激咽喉黏膜引发的炎症,其发病原因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清除能力降低、胃排空延迟和咽喉部防御机制减弱;临床表现有咽喉部异物感、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以及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等;诊断方法有症状评估、喉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和食管压力测定;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和手术治疗(胃底折叠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和剂量,孕妇尽量避免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调整饮食缓解症状,过敏体质人群用药要注意过敏问题并避免接触过敏原。
一、胃酸反流性咽喉炎的定义
胃酸反流性咽喉炎是由于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的一系列炎症性病变。正常情况下,食管有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来防止胃酸反流,如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食管的蠕动以及唾液的中和作用等。当这些防御机制受损时,胃酸就容易反流至咽喉部,引发疾病。
二、发病原因
1.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下括约肌是防止胃酸反流的重要屏障。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可能会逐渐减退,导致其抗反流能力下降,使胃酸更容易反流。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能损伤食管下括约肌,影响其正常功能。此外,某些疾病,如食管裂孔疝,会导致食管下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胃酸反流的风险。
2.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的正常蠕动可以将反流的胃酸迅速清除。老年人的食管蠕动功能可能会减弱,导致胃酸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反流至咽喉部的机会。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会影响食管的神经支配,导致食管蠕动异常,降低食管的清除能力。
3.胃排空延迟:胃排空时间延长,胃内压力升高,容易促使胃酸反流。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会增加腹腔内压力,压迫胃部,导致胃排空延迟。饮食习惯不良,如暴饮暴食、晚餐过饱等,也可能导致胃排空减慢。此外,一些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会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功能。
4.咽喉部防御机制减弱:咽喉部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御机制,如黏液分泌、纤毛运动等。长期过度用嗓、空气污染、过敏等因素,可能会损伤咽喉部的黏膜和纤毛,降低其防御能力,使咽喉部更容易受到胃酸反流的刺激。
三、临床表现
1.咽喉部症状: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堵塞感,好像有东西卡在喉咙里,咳不出也咽不下。还可能出现咽干、咽痒、咽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在早晨起床时可能更为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这是由于胃酸刺激声带,导致声带充血、水肿所致。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尤其在夜间或平卧时加重。
2.其他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会伴有烧心、反酸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即感觉胸部有烧灼感,酸性液体反流至口腔。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这是由于咽喉部黏膜炎症水肿,导致食管入口处狭窄所致。
四、诊断方法
1.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咽喉部症状的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同时,还会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既往病史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诱因。
2.喉镜检查:通过喉镜可以直接观察咽喉部的黏膜情况,查看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表现。喉镜检查还可以发现声带的病变,有助于明确声音嘶哑的原因。
3.24小时食管pH监测:这是诊断胃酸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将pH电极放置在食管内,连续记录24小时食管内的pH值变化,以检测是否存在胃酸反流以及反流的频率和程度。
4.食管压力测定:可以测量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和食管的蠕动情况,评估食管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五、治疗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这是治疗胃酸反流性咽喉炎的基础。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柑橘类水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流症状。减少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食物的摄入,因为它们可能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避免睡前3小时内进食,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胃酸反流。肥胖患者应积极减肥,减轻腹部压力。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2.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它们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反流对咽喉部的刺激。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酸反流的机会。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可以中和胃酸,保护食管和胃黏膜。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胃底折叠术,通过将胃底部分包绕食管下段,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增强抗反流能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正在服用多种药物,在使用治疗胃酸反流性咽喉炎的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老年人的恢复能力较差,生活方式调整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应鼓励他们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儿童:儿童胃酸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诊断相对困难。在治疗方面,应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习惯,避免睡前吃东西,少食多餐等。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和子宫增大对胃部的压迫,容易出现胃酸反流。在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如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少食多餐等,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严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4.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过敏的问题。在使用新的药物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必要时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同时,应避免接触可能诱发过敏的物质,以免加重咽喉部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