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饮食环境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消化不良、嗳气反酸等,可通过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诊断,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但少数可发展为胃癌,预防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及定期体检。
一、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定义
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主要是胃窦部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特征为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等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最主要的病因。Hp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的黏液层,进而黏附于胃窦部上皮细胞表面。Hp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同时Hp的毒素和酶等物质会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导致胃窦部黏膜出现萎缩性改变。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胃黏膜防御功能相对较弱,Hp感染后更易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长期酗酒等的人群,Hp感染后也更容易促使病情向萎缩性改变发展;既往有Hp感染病史且未规范治疗彻底清除的人群,复发后也较易引发胃窦部的萎缩性炎症。
2.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胃炎主要与自身免疫相关,而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也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机制参与。当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时,体内产生针对胃黏膜壁细胞的自身抗体,破坏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引起胃窦部黏膜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自身免疫因素引发的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在女性中的发病可能相对有一定特点,因为女性内分泌等自身免疫相关的调节可能相对复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自身免疫因素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风险可能增加;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等状态可能影响自身免疫功能,从而促使该病发生。
3.饮食与环境因素: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高盐饮食、过度饮酒等,会反复刺激胃窦部黏膜,损伤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进而可能发展为萎缩性改变。长期处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对胃窦部黏膜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发病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饮食与环境因素影响不同,比如长期偏好高盐腌制食品的人群,胃窦部黏膜受刺激机会多,更易患病;从事化工等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工作的人群,环境因素对胃窦部黏膜的损伤风险较高。
二、临床表现
1.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早饱等消化不良表现。疼痛一般无明显规律性,与进食关系不密切。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相对不典型;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整体状态变化,消化不良症状的轻重有所不同;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消化不良症状往往更易加重。
2.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患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这是因为胃黏膜萎缩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及吸收障碍。消瘦的程度因个体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而异;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女性患者可能因月经失血等因素,贫血症状相对更易被察觉。
三、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直接观察胃窦部黏膜的形态,如黏膜色泽、血管透见情况等,还可在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胃黏膜有无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年龄较大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需注意耐受情况,可提前做好心理疏导等准备;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检查前需评估心脑血管状态,确保检查安全;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一般可以进行胃镜检查,但需告知医生月经情况。
2.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检测Hp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尿素呼气试验相对无创,适合大部分人群;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同时明确Hp感染及胃黏膜病变情况。儿童患者进行Hp检测时,尿素呼气试验更适合,因为胃镜检查对儿童可能有一定心理和生理创伤;妊娠期女性一般优先选择非侵入性的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Hp感染引起,需进行抗Hp治疗,常用的是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有无药物过敏史、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不过文章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自身免疫因素相关的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目前尚无特效的针对自身免疫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饮食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针对病因治疗时需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比如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选择抗Hp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女性患者如果正在服用某些特殊药物,需注意抗Hp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在调整生活方式时需要有针对性地逐步改变,如长期酗酒者需逐步减少饮酒量并最终戒酒。
2.对症治疗: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胃黏膜保护剂(仅说明药物名称)等缓解症状。如出现贫血,需根据贫血类型和程度进行相应处理,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等。贫血患者在补充铁剂等治疗时,需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等,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需要调整铁剂补充的剂量和时间等以减少不适。
五、预后及预防
1.预后: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症状,改善病情,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胃癌。病情的预后与患者是否及时就诊、治疗是否规范、自身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能够严格遵医嘱治疗、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2.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高盐饮食,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卫生,避免Hp感染;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健康体检,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长期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高危人群更应重视定期体检。不同人群的预防措施需个性化,比如儿童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早接触不良饮食;老年人群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关注胃黏膜情况;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孕期、经期等更要注意自身健康管理,维护胃黏膜的正常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