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即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其好发于3050岁女性,病因与性激素、遗传因素、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有月经改变、不孕等症状及不同体征变化。诊断依靠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方法,治疗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侵入性治疗。不同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如未生育女性需评估肌瘤对妊娠影响等;还可通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定期体检来降低发病风险和早期发现疾病。
一、定义与本质
子宫平滑肌瘤,又可称作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里极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它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支撑组织,并非真性肿瘤。
二、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率:子宫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20岁以下少见。范围可在20%70%不等,因研究人群和检测方法的差异有所不同。大多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这也是导致发病率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往往很多患者不过在体检时才偶然发现。
2.年龄分布:在青春期前极为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步上升,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绝经后部分肌瘤可能会出现萎缩变小。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被认为是促进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雌激素能使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变厚,子宫增大;孕激素则可刺激子宫肌瘤细胞核分裂,促进肌瘤生长。而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肌瘤通常会快速生长。
2.遗传因素: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约25%50%的子宫平滑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易位、重排等。遗传因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3.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一些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可促进肌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血管生成,在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有症状则与肌瘤的部位、大小、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的数目关系不大。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改变,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长期经量增多可继发贫血。邻近器官受压时会出现相应症状。如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等。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不适,且在经期症状会加重。有些患者由于肌瘤使宫腔变形或影响输卵管通畅,可导致不孕或流产。少数情况下,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肌瘤红色样变时会引起剧烈腹痛。
2.体征变化:不同类型的肌瘤体征各有特点。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使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子宫表面有质硬的球状物与子宫相连;黏膜下肌瘤则有时可脱出于宫颈口外,外观呈红色、实质、表面光滑,触摸时易出血。
五、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是诊断子宫平滑肌瘤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肌瘤以及肌瘤的大致位置。通常能发现子宫不规则增大、表面有结节状突起等体征。
2.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子宫大小、形态以及肌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信息。超声检查包括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其中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及附件的观察更为清晰准确,尤其是对于较小的肌瘤和黏膜下肌瘤的诊断价值较高。
3.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肌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时,可选择MRI检查。MRI能够多平面成像,清晰显示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对于诊断特殊部位的肌瘤、鉴别肌瘤有无变性等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通常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六、治疗策略
1.观察等待:若患者肌瘤较小、无症状,尤其近绝经期妇女,通常不需治疗,每36个月随访一次。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随访期间若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常用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肌瘤生长,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当肌瘤导致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肌瘤压迫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相关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肌瘤合并不孕;绝经后未行激素补充治疗但肌瘤仍生长等情况时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可经腹、经阴道或通过腹腔镜及宫腔镜等途径进行。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多行肌瘤切除术;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切除术。
4.非侵入性治疗: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可考虑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如高能聚焦超声等。通过将超声波聚焦于肌瘤组织,使肌瘤组织温度瞬间升高,从而使肌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未生育女性: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若肌瘤较小且无症状,一般可先尝试自然受孕。但怀孕前需充分评估肌瘤对妊娠及分娩的潜在影响。若肌瘤较大或位置特殊,可能影响受孕或导致孕期出现并发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肌瘤切除术。术后需根据手术情况确定合适的备孕时间,一般建议术后12年再怀孕,以减少子宫破裂等风险。
2.妊娠期女性:怀孕后发现患有子宫平滑肌瘤,需加强孕期监护。多数肌瘤在孕期可能会随着子宫增大而有所增大,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妊娠产生严重影响。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警惕肌瘤红色样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分娩时,医生会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产程进展等情况,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肌瘤本应逐渐萎缩。若绝经后肌瘤不萎缩反而增大或出现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需高度警惕肌瘤恶变的可能,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4.老年女性:对于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老年女性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治疗应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选择对患者身体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法。
八、预防措施
虽然目前无法完全预防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但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风险或有助于早期发现。
1.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尽量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2.饮食调节: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苹果等,减少高脂肪、高糖、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保健品。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子宫平滑肌瘤,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尤其是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女性,更应加强定期体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