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宫颈原位癌
宫颈原位癌是宫颈癌早期病变,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其危险因素包括HPV等感染、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等;临床表现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靠筛查等诊断;治疗有宫颈锥切术、子宫全切术等,预后较好,特殊人群如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早期发现治疗可获良好预后,需规范筛查、诊断、治疗及个体化随访。
一、宫颈原位癌的定义
宫颈原位癌是宫颈癌的一种早期病变,它是指癌细胞局限于宫颈上皮内,没有突破基底膜向深层间质浸润的癌前病变。从组织学角度来看,宫颈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型增生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基底膜完整,癌细胞未侵破基底膜向周围间质浸润。
(一)鳞状上皮原位癌
宫颈的鳞状上皮由基底层细胞不断向上分化成熟为表层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底层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这种异型增生逐渐从基底层向表层发展,当累及上皮全层时就形成了鳞状上皮原位癌。其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特点,细胞核增大、深染,大小形态不一,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但细胞极性尚存,基底膜完整。
(二)腺上皮原位癌
宫颈的腺上皮也可能发生原位癌,腺上皮原位癌是指腺上皮的异型细胞累及腺上皮的全层,但基底膜完整的病变。在形态上,腺上皮细胞出现异型性,细胞核异常,腺管结构可能有一定改变,但基底膜未被破坏。
二、宫颈原位癌的相关危险因素
(一)感染因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例如,HPV16、HPV18等高危型HPV的病毒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发展为原位癌等病变。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大部分宫颈腺癌中都能检测到高危型HPVDNA。
2.其他病原体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Ⅱ型、衣原体等感染也可能与宫颈原位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但相对HPV感染来说,其作用相对较弱,通常是在HPV感染的基础上协同促进病变的发展。
(二)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
1.性行为紊乱:过早开始性生活(初次性生活年龄小于16岁)、多个性伴侣等情况会增加宫颈原位癌的发病风险。因为过早开始性生活的女性宫颈上皮发育尚未成熟,多个性伴侣会使接触致癌物质的机会增多,从而更容易受到HPV等病原体的感染,进而引发宫颈病变。
2.分娩次数:多次分娩的女性宫颈原位癌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分娩过程中宫颈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为病原体的入侵和病毒的整合等提供条件,增加宫颈发生病变的几率。
(三)其他因素
长期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HPV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从而增加宫颈原位癌的发病风险。此外,长期口服避孕药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宫颈原位癌的发生存在关联,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宫颈原位癌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多数宫颈原位癌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在进行宫颈癌筛查时被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白色或淡黄色,质地可能较稀薄或呈黏液状,但这一症状缺乏特异性,其他宫颈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接触性出血,多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但这种情况也不是宫颈原位癌特有的表现,宫颈息肉、宫颈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接触性出血。
(二)体征表现
妇科检查时,早期宫颈原位癌患者的宫颈外观可能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宫颈可能看起来光滑,也有部分患者宫颈可能有轻度糜烂等类似宫颈炎的表现,所以仅通过外观难以准确判断是否为宫颈原位癌,必须依靠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以及宫颈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宫颈原位癌的诊断方法
(一)宫颈细胞学检查
1.巴氏涂片:是传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但巴氏涂片的准确性相对有限,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相比巴氏涂片,TCT可以提高细胞的收集率和涂片质量,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细胞形态,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包括原位癌的检出率更高。通过TCT检查可以发现异常的宫颈上皮细胞,如出现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例异常等异型细胞时,提示可能存在宫颈病变。
(二)HPV检测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宫颈标本中的高危型HPVDNA。因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原位癌发生的重要病因,所以HPV检测可以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高危型HPV检测呈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宫颈阴道镜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宫颈上皮内病变。
(三)阴道镜检查
当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发现异常时,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可以放大宫颈局部的图像,观察宫颈上皮的血管形态、上皮颜色等变化。在阴道镜下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定位活检,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宫颈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上皮细胞的异型程度、是否累及全层以及基底膜是否完整等情况,从而确定是否为宫颈原位癌。
五、宫颈原位癌的治疗及预后
(一)治疗方法
1.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冷刀锥切、激光锥切等。通过手术将宫颈病变组织锥形切除,一方面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将病变组织去除;另一方面切除的组织可以进行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是否切净以及有无浸润等情况。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宫颈锥切术可以在尽量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前提下治疗宫颈原位癌。
2.子宫全切术: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或锥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病变累及范围较广、有浸润倾向等情况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子宫全切术,将子宫全部切除,以彻底去除病变组织,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二)预后
宫颈原位癌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预后通常较好。经过规范的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都比较理想。例如,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的患者,只要病变切净,复发的几率相对较低;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一般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基本不影响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但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以及妇科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或新的病变情况。
六、特殊人群宫颈原位癌的注意事项
(一)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宫颈原位癌患者,在治疗时优先考虑宫颈锥切术,以尽量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因为锥切术后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在随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宫颈的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病变复发,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生育计划,在合适的时机评估生育的可能性,并做好孕期的监测,因为既往有宫颈锥切史的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出现宫颈机能不全等情况,需要加强产前检查。
(二)老年患者
老年宫颈原位癌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行子宫全切术是较为彻底的治疗方式。但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控制好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加强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同时要密切观察阴道残端的愈合情况。
总之,宫颈原位癌是一种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宫颈病变,通过规范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和随访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