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是什么意思
支气管扩张是由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有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等表现,可通过影像学、支气管镜等诊断,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清除气道分泌物、止血等,可通过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避免支气管阻塞来预防。
一、支气管扩张的定义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感染因素
儿童时期的呼吸道感染是引发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反复的肺炎,尤其是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如果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治疗,就可能导致支气管壁的损伤,进而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在儿童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且感染后清除病原体的能力相对较弱,使得感染容易迁延不愈,增加了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对于女性而言,如果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免疫力相对下降,也可能因呼吸道感染引发支气管扩张,但相对儿童来说,这种情况的比例相对较低。而一些有基础肺部疾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哮喘且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呼吸道的反复炎症刺激也会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几率。
2.遗传因素
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存在遗传因素。例如,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存在囊性纤维化transmembraneconductanceregulator(CFTR)基因的突变,这会导致黏液分泌异常,使得支气管容易被黏液堵塞,长期以往就会引发支气管扩张。这种遗传因素在家族中有一定的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囊性纤维化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患支气管扩张的风险相对较高。不过,遗传因素导致的支气管扩张在整个支气管扩张患者群体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3.支气管阻塞因素
支气管内的异物、肿瘤等可以引起支气管阻塞,导致远端肺部的分泌物引流不畅,从而继发感染,最终引发支气管扩张。例如,儿童如果误吸入小的玩具零件等异物,阻塞支气管,就可能导致远端肺组织反复感染,进而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同时也可能引起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和纤毛运动障碍,使得支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长期积累也会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1.咳嗽、咳痰
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是支气管扩张的典型表现。咳嗽多为慢性、反复发作,痰量与体位改变有关,晨起及晚上临睡时咳嗽和咳痰量增多。例如,患者平卧时可能痰液引流不畅,晨起起床后由于体位的变化,痰液刺激支气管引起咳嗽,将痰液排出。痰液多呈黏液脓性,收集痰液于玻璃瓶中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混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不同的病原体感染时,痰液的性状也有所不同,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痰液可呈黄绿色脓痰;厌氧菌感染时,痰液常有臭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咳嗽反射相对较弱,咳痰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也会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的情况,且由于儿童的气道相对较窄,痰液阻塞气道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等更明显的症状。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抵抗力的变化,咳嗽、咳痰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加重。
2.咯血
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其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咯血的量可多可少,少量咯血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时可出现数hundred毫升甚至更多的咯血。咯血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支气管扩张部位的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终末支扩张、吻合,形成血管瘤,容易破裂出血。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剧烈咳嗽导致咯血时,可能会因为血压的波动而加重病情。儿童患者发生咯血时,由于其气道较为狭窄,大量咯血可能会导致气道阻塞,危及生命,需要特别关注。
3.反复肺部感染
由于支气管扩张部位的肺组织存在结构破坏,局部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反复的肺部感染。感染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感染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反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感染后病情恢复相对较慢。女性患者如果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也容易合并肺部感染,且感染容易迁延不愈,加重支气管扩张的病情。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轻症患者胸部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典型表现为病变重的部位出现不规则的环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可出现液平面。但胸部X线检查对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敏感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一些早期、轻度的支气管扩张可能容易漏诊。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HRCT可以清晰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表现为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呈柱状、囊状或曲张状改变,支气管壁增厚等。与胸部X线相比,HR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支气管扩张,是目前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对辐射的耐受性相对较低,在进行HRCT检查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采取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
2.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支气管阻塞、异物、肿瘤等导致支气管扩张的原因。同时,还可以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指导抗感染治疗。但支气管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方法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指征,且操作过程中要更加轻柔,避免对儿童气道造成损伤。
四、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对于轻中度感染的患者,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等抗生素;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抗生素。在选用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抗生素;对于老年人,要注意抗生素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
2.清除气道分泌物
可以通过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促进痰液的排出。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痰液向主支气管引流而排出体外。例如,病变位于上叶尖支时,患者取坐位前倾;病变位于上叶后支时,患者取仰卧位头低脚高。胸部物理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胸部叩击等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儿童患者,体位引流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引起患儿不适或导致气道损伤;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采用其他相对温和的方式促进痰液排出。
3.止血治疗
对于少量咯血的患者,可选用止血药物,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对于大量咯血的患者,除了使用止血药物外,还可能需要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等介入治疗。在进行止血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对于大量咯血的患者,要警惕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止血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五、预防措施
1.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儿童要按时接种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预防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平时要注意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对于成年人,要注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流感高发季节要注意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要更加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2.避免支气管阻塞
教育儿童不要将小的异物放入口中,防止误吸。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要积极戒烟,减少烟草对呼吸道的刺激。对于有气道异物吸入史或怀疑有气道阻塞因素的人群,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