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可少量食用草鱼,但需根据病情阶段和过敏史调整。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饮食需遵循“清淡、易消化、高营养”原则。草鱼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D,急性期若患儿无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且无鱼类过敏史,可适量食用清蒸或炖煮的草鱼(每周1-2次,每次50-100克),有助于补充营养、促进炎症恢复。但需避免油炸、辛辣调味,以免刺激胃肠道。
若患儿处于发病初期(高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或合并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建议暂缓食用高蛋白食物,优先选择米粥、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引入鱼类。
家长需观察患儿进食后有无皮疹加重、腹痛等过敏反应,若有异常应立即停食并就医。同时,确保鱼肉彻底煮熟,避免寄生虫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