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者在病情不同阶段对吃鱼的要求不同,稳定期可适量食用,急性期需谨慎。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鱼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如DHA、EPA)等营养成分,在川崎病患者病情稳定、无过敏等不适反应时,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恢复所需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不饱和脂肪酸还可能对血管炎症的改善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鱼肉肉质鲜嫩,容易消化吸收,适合病后身体虚弱的患儿。
但在川崎病急性期,患者常伴有发热、皮疹、口腔黏膜充血等症状,此时身体处于高代谢、高应激状态,胃肠道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若患者本身是过敏体质,或既往对鱼类有过敏史,食用鱼后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甚至导致血管炎症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病情控制。此外,急性期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大量进食鱼肉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因此,川崎病患者能否吃鱼,需结合病情阶段、个体体质及有无过敏史,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