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复发的现象可能包括原有皮损部位变化、皮肤瘙痒或疼痛加剧、皮肤溃疡经久不愈、区域淋巴结肿大、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新皮损等。
1、原有皮损部位变化
皮肤癌复发时,原本手术或治疗后看似正常的皮肤部位,可能会出现新的病变。比如之前切除的皮肤癌部位,再次出现颜色改变,如变黑、变红或出现杂色斑块;或者原本平坦的皮肤表面,又长出结节、肿块,质地可能较硬,边界也可能不清晰,这些变化提示癌细胞可能在此处再次生长。
2、皮肤瘙痒或疼痛加剧
复发部位常伴有明显的瘙痒或疼痛症状。这种瘙痒可能持续存在,且常规止痒药物效果不佳;疼痛可能为刺痛、灼痛等,尤其在夜间或活动后加重。这是因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会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发异常感觉。
3、皮肤溃疡经久不愈
原本已经愈合的皮肤伤口,在复发时可能再次出现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底部凹凸不平,有渗出液,且长时间无法愈合。这是由于癌细胞破坏了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溃疡难以愈合。
4、区域淋巴结肿大
皮肤癌复发时,癌细胞可能会转移到附近的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常见的转移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可触及质地较硬、活动度差的肿块,按压时可能有疼痛感。淋巴结肿大提示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
5、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新皮损
除了原有部位,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新的皮肤病变,如新出现的痣、斑块等,且这些新皮损具有皮肤癌的特征,如颜色不均匀、边缘不规则、直径增大等。这表明癌细胞可能已经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皮肤癌复发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若出现上述复发现象,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会通过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等检查手段明确病情,以便尽早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