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主要症状有寒战、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红斑、疼痛、淋巴结肿大等,可并发淋巴管炎、皮下脓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病理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菌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外科疗法等,同时要注意休息、抬高患肢、保持皮肤清洁等。
1.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寒战、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2.局部症状:
红斑:起病急,开始为红肿发硬的斑片,后迅速向周围蔓延而成为大片猩红色斑疹,表面紧张灼热,有光泽,轻轻按压可使红色消退,去除压力后红色很快恢复。有时可出现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痛。
疼痛:丹毒的红斑可向四周扩大,其表面可出现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痛,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
淋巴结肿大:患处附近的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
复发:丹毒可引起复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
并发症:丹毒可并发淋巴管炎、皮下脓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丹毒,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以下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
2.血培养:有助于明确致病菌。
3.病理检查:取病变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帮助诊断。
丹毒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2.局部治疗:可用硫酸镁溶液湿敷,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3.外科疗法:已形成皮下脓肿或有坏死时,可做多处切开引流。
此外,患者应注意休息,抬高患肢,局部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挤压。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如果有足癣等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