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包括立即停药、保持呼吸道通畅、注射肾上腺素、补充血容量、抗过敏、纠正酸中毒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特殊人群需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法。
1.立即停药:一旦怀疑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的药物,避免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患者衣领,取平卧位,以利于呼吸及脑部供氧。清除口、鼻内分泌物,有条件时给予吸氧。
3.注射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症状严重者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或滴注,必要时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4.补充血容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右旋糖酐等扩容,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
5.抗过敏: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药物静脉滴注,以减轻过敏反应。
6.纠正酸中毒:给予碱性药物,如5%碳酸氢钠溶液,纠正休克引起的酸中毒。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尿量等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对药物过敏的反应可能更为严重,抢救时需要更加迅速和积极。由于儿童的体重和身体比例与成人不同,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2.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时,抢救的难度可能会增加。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会有所不同。在抢救药物过敏性休克时,需要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总之,药物过敏性休克是一种危急重症,需要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