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症状
佝偻病是一种因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导致的骨骼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有骨骼改变、肌肉松弛、神经精神症状等,重症患儿可出现抽搐、喉痉挛,甚至窒息,治疗关键是补充维生素D,预防可通过晒太阳、添加辅食、补充维生素D等措施。
1.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婴儿,以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该处颅骨会像压乒乓球一样内陷,随手指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
胸部:胸廓畸形,如鸡胸或漏斗胸。
四肢:手腕、足踝部出现手镯或脚镯样环状隆起,严重时可出现腿部畸形,如“O”形腿(膝内翻)或“X”形腿(膝外翻)。
2.肌肉松弛
腹部膨隆,呈蛙腹状。
脊柱后突或侧弯。
3.神经、精神症状
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等。
重症患儿可出现抽搐、喉痉挛,甚至引起窒息。
4.其他
免疫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佝偻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尤其是轻微佝偻病,容易被忽视。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25-(OH)D3、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以明确诊断。
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维生素D。一般情况下,通过晒太阳和口服维生素D制剂即可。对于重症佝偻病患儿,可能需要肌肉注射维生素D3。同时,要注意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足够的钙摄入。
在预防方面,孕妇和乳母应多晒太阳,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婴幼儿应及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尤其在冬季。此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佝偻病,也非常重要。
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胞胎等,应在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800~1000IU,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即每天400IU。先天性佝偻病患儿的母亲应在孕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总之,佝偻病的症状多样,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时发现和治疗佝偻病,对于预防骨骼畸形和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同时,合理的预防措施也有助于减少佝偻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