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有什么症状
中暑是在高温和热辐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水和电解质代谢及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的综合征,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不同类型症状不同,高危人群和其他中暑风险因素也有提及,怀疑中暑后可采取相关措施,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预防中暑。
1.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症状,体温通常在38℃以上。
3.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疼痛,好发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口渴、心悸、乏力等症状,体温一般正常或略有升高。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无汗、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婴幼儿、儿童、慢性疾病患者、肥胖者、孕产妇是中暑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发生中暑。此外,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长期饮酒等也可能增加中暑的风险。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中暑,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
2.解开衣物,采取扇风、冷敷等方式帮助散热。
3.补充水分,饮用含盐饮料,但不要过度饮水。
4.对于轻症中暑患者,可口服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解暑药物。
5.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如昏迷、呼吸急促等,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预防中暑的措施:
1.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活动,尤其是在中午至下午4点之间。
2.注意补充水分,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
3.穿着透气、轻薄的衣物,戴帽子、太阳镜等防晒用品。
4.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高油、高脂食物。
5.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疲劳。
6.关注天气预报,如有高温预警,应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总之,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中暑,如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