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病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感染等,症状因类型和病情轻重而异,包括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诊断主要依靠耳部检查、听力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保持鼻腔和咽鼓管通畅、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定期耳部检查等。
1.病因
中耳炎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常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可导致中耳负压和积液,引起听力下降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感冒、过敏、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等。
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等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症状
中耳炎的症状因类型和病情轻重而异。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自听增强的现象,即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比平时更大。
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起病急,患者会突然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畏寒、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持续下降。
3.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部检查、听力检查等结果来诊断中耳炎。
耳部检查:医生会使用耳镜观察耳部,了解鼓膜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充血、肿胀、穿孔等。
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其他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4.治疗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治疗方法是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中耳积液排出。常用的药物有减充血剂、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如果有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如果鼓膜已经穿孔,脓液流出后,症状会有所缓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等。
5.预防
中耳炎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避免细菌感染扩散至中耳。
保持鼻腔、咽鼓管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捏鼻等。
游泳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耳部疾病。
总之,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预防,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