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鼻出血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有局部检查(观察鼻出血部位等)和全身检查(生命体征、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检测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查(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影像学检查有鼻内镜检查(清晰观察鼻腔内部)和CT或MRI检查(排查鼻窦、颅内病变等)。
一、体格检查
1.局部检查:首先会对鼻腔进行详细的局部检查,观察鼻出血的具体部位,比如是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利特尔区),还是鼻腔其他部位。通过前鼻镜检查可以初步了解鼻腔内的情况,查看是否有黏膜糜烂、血管扩张、异物、新生物等情况。对于儿童鼻出血,要特别注意是否有鼻腔异物导致的出血,这在低龄儿童中较为常见,可能与儿童好奇将小物件塞入鼻腔有关。
2.全身检查:还会进行全身状况的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的检查,如血压、心率等,以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情况。因为高血压可能是引起鼻出血的全身因素之一,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鼻出血可能与血压控制不佳相关。同时会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判断患者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例如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等问题,这对于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鼻出血很重要。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如果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鼻出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慢性失血等情况,而慢性失血也可能与鼻出血有关联。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有所不同,儿童的血常规指标与成人有差异,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检测。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抗凝物质等情况,这对于诊断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其他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有重要意义。
三、影像学检查
1.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可以更清晰、细致地观察鼻腔内部情况,能够发现前鼻镜检查不易发现的病变,如鼻腔深部的小血管破裂、微小的新生物等。对于反复鼻出血的患者,鼻内镜检查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找到出血点,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在儿童中,鼻内镜检查虽然相对成人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对于排查鼻腔内的病变也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2.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当怀疑鼻出血是由鼻窦病变、颅内病变等引起时,可能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例如,鼻窦CT可以帮助了解鼻窦内是否有炎症、占位性病变等情况,而头颅MRI可以排查颅内是否有病变影响到鼻腔的血管等情况。对于有头部外伤史或怀疑颅内病变相关鼻出血的患者,这类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